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人口数据:
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人口负增长的直接因素,依旧是出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
2024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死亡人口1093万人。
别小看954万的出生人口数,它比2023年出生人口多了52万人,打破了2017年以来的连续下降纪录。
为什么新生儿数量,会在2024年出现反弹呢?这一大逆转形势,是短期反弹,还是长期逆转呢?为什么人口话题每年都特别受重视,它对社会又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01出生人口为何突然反弹?虽然,去年出生人口出现反弹,但说实话,这个数据并不意外,相反,这个出生人口数还是低于我的预期。
因为,首先,2024年是龙年,受传统文化及习俗影响,龙宝宝是中国家庭非常喜欢的新生儿,所以这种龙年偏好一定会助力人口增长。
据1952到2023新生人口的统计,龙年平均比兔年的多生了6.4%。
这一规律不仅我国如此。韩国、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国家,也有这一特征。
为此,韩国2024年出生人口,也首次迎来逆转,打破了“8连跌”的纪录。
其次,我国2023年全国结婚对数768万对,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104.5万对,增加了12.4%,其中初婚对数增长幅度更是高达13.5%。
结婚对数出现扭转,是因为随着疫情远去,2023年成了补偿性结婚的高峰,同时,许多人因为疫情推迟怀孕,疫情一走,就开始计划生育了。
可以说,结婚对数的增加,是2024年新生儿人口数据扭转的直接原因。
如果从这一方面来看的话,可以预测,2025年的出生人口,大概率会下跌不少。
因为2024年11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披露了一组结婚数据: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对数474.7万对,较去年同期的569万对,减少了94.3万对。
结婚人数减少,必然会带来出生人口的减少。
所以,这也回答了前面的那个问题,2024年人口出生率这一形势,是短期反弹,还是长期逆转?
答案是,我们的人口烦恼,只是在龙年短暂搁浅,2025年依旧会继续上演。

最后,现在生孩子,一些地方是真给钱。
国家为了催生,补贴生育、鼓励延长婚育假期、保障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等等政策的出台,是此起彼伏。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湖北天门市。
1月12日,湖北天门市人大召开会议并听取报告,会上透露了一个关键的数字:
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7%。
这么猛的数据,怎么来的?
2023年9月,湖北天门出台生育五条,概括为:
1、高额生娃补贴:生二孩奖9.63万元、生三孩奖16.51万元。
2、进城农民、产业工人、引进人才,可享受6万元购房补贴,如果三孩,叠加后能拿到22.51万元。
3、双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可享受12万元购房补贴,如果三孩,叠加能拿到28.51万元。
4、基因筛查减免费用1000元,分娩补助300元,一次性生育奖励3000元,产假补助4800元……
5、所有公办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建设,推出80个托育班,提供托位1200多个,并提供全天托育服务。
相当于是在怀孕、生育、买房、托幼等各个环节把钱给足,妥妥地从生养到买房的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了为人父母的经济压力和后顾之忧。
然而,相比湖北天门,很多其它地方的花式催生,却有点缺乏干货。
比如:
有些地方打电话催生:“打算生小孩吗?”“可以备孕了”等;
还有地方则是开展 “备孕筛查”等信息普查;
某些地方,更是惊现“生三胎最牛”“我愿意带崽”等标语……
那是不是可以模仿湖北天门,发钱刺激生育呢?
其实,发钱补贴生育的,韩国、日本的力度比我国大得多。
结果显示,发钱并不能彻底扭转生育意愿。
但是,有刺激总比没刺激好,能对冲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而是整个经济、社会、教育问题。
如果人口减少,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养老等产业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1、楼市压力增大
房地产有句行话,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可以说,人口是楼市的底座,是需求的源泉。
当总人口出现下降,新增城镇人口出现下降,房地产想重返以前的繁荣,显然不可能了。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的楼市数据。
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7.6%。

2、养老压力增大
随着出生人口减少,老龄化也会越来越深。
2024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 31031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这比2023年又提升了0.9个百分点。
这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 22023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比2023年又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当占比超过20%时,就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中国早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的加深,势必带来明显的两个变化:
养老金压力加大,以及延迟退休进程加快。
面对日益扩大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官方已经采取了多条措施。比如,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
3、学校招生压力增大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2023年减少了1.48万所。
小学数量的影响,东北已经开始:
黑龙江小学在校生人口2012年有186.8万,2023年跌至106万人,十二年减少了80.8万。辽宁小学在校生人数从2012的213万减少至2023年的199.4万,十二年减少13.6万。吉林过去十二年小学生人数减少了32.87万。
东北三省过去十二年小学生合计减少了127.27万人。
小学生荒之下,便是小学大面积关停。
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黑龙江消失了近六成、合计1900余所小学;
吉林消失了近五成、合计2600余所小学;
辽宁也消失了2200余所小学,降幅近一半。
而下一波学生荒会深入到中部、西部,最后蔓延至全国。
03最后从上面人口的影响,我们大致了解了,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口,不仅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承压,就连房价也无从托底。
因此,鼓励生育,越来越重要了,它关乎稳定楼市、扩大消费、稳住就业、创新发展的未来。
但是,提升生育率,除了经济补偿不断加码之外,还要年轻人的观念全面逆转才可持续。
END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