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每年的大促节点很多,“春节”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关键时刻。在这场CNY大战中,谁的动作更快、创意更新、玩法更有趣,就很容易在来年的营销战场中抢占先机。不过从当下的市场情况来看,今年的春节营销依然会是一场“硬仗”——
一来,消费者的决策越发理性,产品种草和转化的难度也随着大众的谨慎程度不断增高。二来,年复一年的春节营销在无形中提高了消费者的审美“阈值”,常规的传播内容、同质化的新年玩法很难出圈。尤其是对于产品数量已经爆发的消费品来说,盲目追求大曝光和大声量的营销策略也在逐渐失效,没有花在“刀刃”上的营销预算很容易被浪费掉。
想要拿下春节旺季,就必须厘清春节营销中的“变”与“不变”,理解年货场景下不断重构的“人、货、场”,才能在CNY大战中抢占先机。我们不妨以几个成功突围年货节、实现品效双收的品牌为引,来聊聊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
01洞察人群变化:年货需求越发年轻化、个性化,潜在高营销价值人群值得深挖在传统年货的类目里,很少看到食饮以外的产品。最核心的原因,是因为在老一辈消费者眼里,桌上的鸡鸭鱼肉、果盘里的水果饼干、可以馈赠亲友的土特产,是他们心智中最适合过年的“好东西”。
然而这几年,大众对“年货”的定义开始迭代,各个行业纷纷进入年货节市场,各种各样的新兴国货也在逐渐崭露头角。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主力消费人群的代际更迭,正如阿里妈妈平台数据显示,83%的年轻人(18-34岁)认为是CNY消费的决策者,当他们接过了新春年货的采买权,对于“年货”的理解自然也在发生改变。
相比之前代际的消费来说,当下CNY主流消费者的需求非常个性化。而且这种需求不仅仅体现在商品本身,还有种草、转化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和具象化的感知,每一个环节都暗藏巨大的增长潜力。想要把感兴趣的用户转化为实际购买的顾客,就必须在“扩大流量入口、精准找到潜在客群”的同时做好“流量承接”,这也正是阿里妈妈提出的“全域精准拉新”策略。
年轻家庭爱在新年“囤货”和“换新”,旺盛的消费需求让商家们看到了更多的增长机遇,而赶上“国补”契机的海尔正是其中之一。为了在年货节期间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海尔不仅积极布局站外营销,借着阿里妈妈的「超级全域通」实现全域霸屏渗透、触达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人群。也很注重站内的流量承接,运用「品牌特秀」触达精准人群、实现破圈拉新,通过优化关键词组合来提高广告效果,利用推广热门商品来增加曝光和销售,同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精准推广,以吸引更多新顾客首次购买。一系列组合拳直接将双十一的大促销售热度延续到新年节点,实现了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高效协同,收获了全店GMV同比提升28.4%,爆品GMV环比提升428%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