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CES,海信没能扔出“王炸”西王是谁

“海信高调推出的RGB三维控色技术看似足够“唬人”,但只是概念炒作下的技术迭代,RGB相关的显示技术并不新鲜,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流行过。”@科技新知 原创

“海信高调推出的RGB三维控色技术看似足够“唬人”,但只是概念炒作下的技术迭代,RGB相关的显示技术并不新鲜,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流行过。”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蕨影

从最初的黑白阴极射线管(CRT),到液晶电视(LCD)、等离子电视(PDP),再到如今大热的OLED、MiniLED,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伴随着行业的变局与洗牌。

作为全球电视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海信在今年的CES前夕,发布了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试图以“革命性”的姿态再次定义电视显示领域。

这届CES,海信没能扔出“王炸”

但电视市场从来不缺乏“技术革命”的故事,也从不缺乏“昙花一现”的技术概念。透过技术的热闹外衣,往往也能发现背后的隐忧。那么,海信此时高调推出这项技术,究竟是一次行业的真正突破,还是一场“概念性”的营销?

从技术、市场和未来趋势三个层面来看,海信到底面临怎样的困境?在电视行业一片喧嚣中:什么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未来电视厂商们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01老调重弹

“这是百年电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时刻。”在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发布后,海信视像总裁李炜慷慨激昂的谈到,似乎有了这项技术,海信便可将同行远远拉开。

RGB三维控色技术,顾名思义,是基于液晶显示的色彩控制技术。与传统液晶电视依靠背光+液晶面板的二维色彩控制机制不同,这项技术通过对RGB色域的三维精确控制,从单一的控光进化为光色同控,进一步提升液晶电视的色彩表现力、对比度和画面层次感。

目前电视主要采用BT.709和DCI-P3色域标准,而在该技术下,能够达到97% BT.2020的超高色域,要知道市面上常见的OLED屏大概也只能覆盖到80%。

这届CES,海信没能扔出“王炸”

从概念上看,海信高调发布的RGB三维控色技术确实足够“唬人”,但拉长时间线来看,与RGB相关的显示技术并非“稀罕物”,早在十几年前便出现过一阵热潮。

索尼在2008年就推出过采用RGB-LED作为背光源的Qualia电视,整个电视采用数百颗RGB-LED作为背光,之后索尼也推出过少量采用RGB-LED背光的电视。

不过,在当时RGB-LED背光成本较高,即使后面有过两代改善,也不能改变使用RGB-LED作为背光的电视价格偏高,且成本难以控制的局面,所以最后不得不放弃。直到近几年,RGB-LED成本的降低和工艺的进步,使用RGB-LED作为背光源的方案才开始逐渐成熟。

事实上这两年有不少Mini LED方案商,都谈及使用RGB-LED作为背光源的方案,TCL早在前几年的CES展会上便展示过该技术,并在此领域做出了布局。

“算算时间也到了可以量产并且用于Mini LED电视的商业化落地阶段。”一位显示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毕竟国内Mini LED电视卷分区卷亮度已经够久了,在规格疯狂拉升后,也需要在背光技术上有进步”。

虽然海信已经发布该技术,但这并不意味广大用户能够体验到。按照海信官方传出的消息,116英寸的RGB-Mini LED电视将于今年3月实现量产上市,首先116寸就已经意味着小众高价,这也侧面说明了技术背后的成本难题还是未能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一位业内资深达人对TCL产品的爆料中,也提到了RGB-Mini LED,称TCL2025年的旗舰X系列很有可能搭载该技术。不,过TCL X系列也属于高端大屏旗舰,在价格上也与大众群体划下了界限。

这届CES,海信没能扔出“王炸”

从技术角度来看,三原色灯珠存在着稳定性以及背光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分区拥有更强的底层技术,在发光芯片、透镜、OD设计、背光驱动、背光以及画质补偿算法等全链路升级进行解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尽管有先进的芯片和算法,但硬件本身的缺陷在长时间使用后很难避免,例如RGB灯珠的老化速度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有误差衰减的设计,也可能导致色彩准确度下降。比如,红色灯珠老化较快,发光强度变弱,而误差衰减机制无法完全弥补这种因硬件老化产生的差异,就会使画面出现偏色,红色成分减少,色彩准确度受到影响。

当然,关键还是在于这项技术虽然能进一步改善色域,但是对整体画质的改善依旧有限,并且成本较高,相较于量子点的质价比就比较低,因此,预计短期难以在行业大规模发展。

其实无论是海信亦或TCL,电视行业已经没有技术先发优势,大家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跟上,所以关键在于哪家能够更快的将技术下放到主流尺寸,让技术普惠。

02大象转身

此次CES上,海信的表现还有一个让人疑惑的点,就是主推的技术已脱离主营的激光电视,而是针对传统电视的创新。

作为中国电视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海信近年来凭借技术创新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主打的激光电视,在高端市场上曾掀起过一阵热潮。然而,这一次,海信的焦点从激光电视转向了更传统的液晶电视市场,并将赌注押在了显示技术上。

在「科技新知」看来,这背后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海信在激光市场耕耘多年,但始终没能有较大突破。

最近几年,无论是海信视像的财报还是官方发布的销量海报,很少会看到海信激光电视的销售量数据,往往都是以100%这种超大的增长比例出现,所以我们就很难挖掘到其真实销量,只能看到外表的“繁荣”。

不过一个可以知晓的数据是,国内整个激光电视市场2018年销量为15.1万台,随后几年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4年达到60万台。

这届CES,海信没能扔出“王炸”

可以明显看到,激光电视市场虽然还具有一定增速,但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并且销量规模也始终未突破百万大关。即便海信占有一半市场份额,年出货也不过三四十万台,按照每台万元均价,能够为公司整体提供的营收和利润也不过九牛一毛。

长期的高投入,难以换到理想的市场效果,海信激光电视业务还能坚持多久,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另外一点是,传统液晶市场竞争激烈,到了下重注的时候。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我国电视开机率从2016年的70%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30%,销售额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并还在延续。2024年上半年,国内电视品牌整机出货量为1639万台,同比减少4.2%。

市场不景气的同时,企业竞争也陷入零和博弈困局,这一背景下,价格战成了必选,形成了“投入研发-技术下放-降价促销”的闭环,对于用户来说,内卷之下,产品质提价降是好事,但对于商家来说,却是成本的无上限增加。

从数据来看,海信视像前三季度营收406.5亿元,同比增长3.63%,但归属净利润同比减少19.53%,扣非净利润更是下降27.31%。仅第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9.4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接近30%。

究其原因,成本上升是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2024年第三季度,海信视像的营业总成本增加7.91%,其中营业成本上升8.58%,销售费用提高3.96%,管理费用更是大幅增长23.88%。

电视厂商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在业务、产品上降本增效的办法,尤其是对于自己无法控制核心硬件面板成本的海信。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海信和TCL的大屏之争。在经营格局上,海信属于先行一步,却被TCL中途超车,最终看到局面变化。原因就是TCL聚焦Mini LED,并且有面板价格优势,通过对大屏电视“亲民化”营销和“全民化”推广,改变了用户心智。

面板价格的波动,会倒逼各大厂商通过技术升级(如MiniLED背光、量子点技术等)来摆脱价格战的泥潭。海信此时推出RGB三维控色技术,显然是为了在液晶电视领域抢占技术高地。然而,这一技术能否成为差异化的关键,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过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炒作下的技术迭代,放在历史长河中也仅是“昙花一现”,市场蛋糕的抢夺核心还是基于用户体验的升级,在视觉体验已经无限接近天花板的当下,电视市场未来的竞争重点将会指向AI。

03豪赌AI

这次CES,海信的参展主题是“AI Your Life”,不难看出AI将会是海信未来一段时间的系统性重点。

如果我们将重点放在电视产品上,最新的ULED AI平台确实值得宣传,但问题在于,用户到底是否需要,或者说用户是否有强烈感知。

海信目前已经推出了五代显示画质芯片,并且在去年将AI加入,但从结果来看,在产品销量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2022年、2023年销量都在2500万台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大概在2000万台,全年销量预计维持在2500万台左右,不过受以旧换新以及双十一等大促影响,可能会略高于去年。

销量数据不会骗人,画质的提升显然很难再让消费者爽快买单。

其实在「科技新知」看来,如果AI画质调教技术能够更早融入TV那一定算得上遥遥领先,但如今,AI调节画质已经是电视厂商产品迭代后的基础标配。

当然,芯片的算力提升和AI的加入,不止作用在了画质上。还可以赋予软件平台精准内容推荐、语音操控体验,并且能够让用户轻松实现跨设备、跨空间的多样化大屏服务。

这届CES,海信没能扔出“王炸”

不过,这些功能也与画质调节一样,很快便成为同行标配,甚至还让很多跨界者享受到了AI红利,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品牌早已具备强大的语音交互能力,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实现多样操作。如果说小米和华为本就有消费电子的基础,那么海尔这个白电巨头,意图靠AI来分下TV市场的一杯羹,则是没人能想到的。

而从日常实际体验上来看,这些厂商的技术呈现与海信相类似,都是从画质、体验和交互三点展开:通过AI芯片,对传统低清资源的画面进行优化还原,或是对画面的色彩、对比度进行实时矫正;接入自研语言大模型,使人机交互更加顺畅,通过一个简单的指令,让电视主动实现后续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功能的多样化是AI时代的重点,只是更客观地说,目前电视厂商们所呈现出的“AI体验”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是基本,并没有实质满足用户需求,这并非AI问题,而是AI应用的错位,更像是互联网电视时期的增强。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家电厂商们的课题是如何更好、更高效地训练模型,减少云端部署的延迟,再通过用户更容易感受到的方式展现AI带来的体验提升。对于各个厂商来说,从体验出发,解决用户实际需求,这个方向一定是正确的,比如之前有研究调查显示,是否有广告成了用户选购电视的重点之一,没有广告的电视往往比有广告的好卖,这便是从用户感知角度出发,演变成行业大趋势。

在电视行业的风云变幻中,海信此次在CES上的表现犹如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却也引发了对其未来走向以及整个行业发展的深刻思考。海信面临的困境,既是其自身发展道路上的挑战,也是行业变革浪潮中众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电视行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那些能够真正洞察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技术、提供优质体验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海信及其他电视厂商们需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在变革中寻找机遇,共同书写电视行业的新篇章,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精彩的视听盛宴和智能化生活体验。

原文链接:http://www.wanshiruyi.cc/news/40891.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这届CES,海信没能扔出“王炸”西王是谁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上一篇:养老或成风口,引领138家上市公司逐鹿超20万亿市场投名状剧情

下一篇:罗永浩AI新作亮相,打响翻身第一枪!什么是潘多拉盒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