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昨天跨年演讲结束,到住处已经快1点了,睡着差不多2点?但是早上不知道为啥就起来了。
首先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然后我试图回顾一下昨晚罗胖演讲的核心以及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案例或金句,以供大家参考。
所谓“来自未来的好消息”其实是对一系列数据与现象,进行观测、探索与洞察,获得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某个趋势的确定性结论后,盘点资源,组织攻坚的行动的结果的乐观态度。
有点拗口,那么就拆解一下。
1、来自未来的好消息,是一种乐观态度;
2、而这种乐观态度针对的是一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
3、这种行动针对的是通过数据洞察、现象观测,或者直接探索所获得的确定性结论;
4、这种行动期待的是一个良好的结果。
回应这个定义的最直接案例就是这张图:
因为既然老龄化不可避免的到来,那么针对有钱有闲的老人做创业探索,就是对未来的产业进行业务探索。
接着说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或金句,以及为什么它们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这句话:
十年的时光雕刻了你,你的期待雕刻了我。
我的写作,其实开始的很早,系统性的写作,却开始于2011年4月进入知乎之后,我的公众号开始更新的时间应该是2012年,而标志性的影响我后来岁月的,其实是2014年开始连载《从零开始做运营》。
这么算下来真的是有超过10年的时光。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在写《从零》的时候,title已经不是运营策划了,而是产品经理。
2010年,盛大请来了百度的边江作为副总裁,边江带来了百度的产品经理体系,并且在盛大内开展了针对Web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第一期培训,我就是其中的参训者之一,而那次参训之后,我在业务内的定位就从运营策划转为了产品经理。
只是,因为盛大的文化:谁生孩子谁就养好它。
所以,产品的工作和运营的工作都没有落下,都要做,但是职能上,我确实是产品经理,而不是运营了。
但是为什么我会去写《从零开始做运营》?
因为我的性格里始终有一种倔强,这种倔强来自于对弱者的尊重——对,不是怜惜,和对强者的怀疑——没错,也不是反抗。
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强势地位和弱势地位,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并不是持久的稳态,而是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转变的。一时的弱势不可怕,接受了弱势并顺应了弱势,从此一蹶不振才可怕。
所以,在知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当我发现,2011年-2013年,站内充斥对产品经理的追捧和对其他职能的无视的时候,我就想帮这些被无视的职能说说话,而我能有经验去说的,只有运营。
于是,当2013年我被铺天盖地的重复提问不断刺激之后,我决定开启连载《从零开始做运营》。
这个连载火了,同步连载到百度阅读,获得了超过100万次试读,7万多人的付费订阅,而等到纸质书籍出版,4年销售超过30万册的时候,我被读者们塑造了——我再也回不去产品经理的岗位,等待我的就是在运营这条路上的持续探索——我获得了各种出乎意料的职业机会,但同时作为i人,我也始终没法把自己真的当成一个什么大牛。
因为我知道,不是我创造了我,是阅读者创造了我。
所以,昨晚发出的动态,真的是有感而发,因为我当时被罗胖的这句话击中了,在座位上动弹不得。
其次是关于教育的案例,让孩子出题考老师,让孩子考试打小抄,当然因为这些案例我过去在得到已经听到过了,所以当时的状态还行,让我再次共鸣的,是池晓老师的那句:
不要站在问题一边打败孩子,而是站在孩子一边打败问题。
当时我只是共鸣,没有深思这背后的逻辑,早上一边刷牙,一边回顾,我明白我为什么共鸣了。两点原因:
第一,我确实希望我自己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所进步;
第二,我明白了为啥我老是在创业这件事儿上,尤其是面对to C,讲不清楚我要给什么。
第一个原因只要是为人父母,我想都会有感触;但是第二,其实又是之前我的性格在作祟。
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很多贵人,因为这些贵人,我节约了很多时间,提前获得了在当时可能与我的年纪不那么相称的回报。
比如,2008年的时候,如果不是某个合作了2年的市场总监的帮忙引荐,我不会获得内推到盛大的机会,也就不会在后续的5年里,一直深耕积分业务,恐怕更不会去写《从零开始做运营》;2015年的时候,如果不是某个在知乎上认识的HRD,我恐怕不会接受一位老板的邀约,去他的公司做VP,也就不会在32岁不到的时候领悟到很多时候,不是能力让你获得了某个岗位,而是你有没有机会走到这个岗位上获取对应的资源为你服务……
因为在我的职场路上有很多人,帮助我打败了我当时面临的问题,所以我才能一步一步实现我的职业规划,有人会把这个归结为缘份。
但我会认为这是人性的闪光。
我被闪光照耀了,我也想成为别人的灯塔,去照耀别人。
只是这种照耀,如果你不曾去体验,那么可能就无法了解与理解它其实是具体的。
2020年,上海第1期私董会小组,在大家的激励下,一位原本打算混退休的某新势力车企同学,下定决心脱离舒适区,一往无前的从上海奔赴杭州,切换工作岗位,2年后他和我说,感谢那次私董会,让他实现了“年入百万,超过运营岗位天花板”的梦想:
前不久,北京私董会小组的某个同学和我吐槽,说我说不清自己的价值,但是她自己一看到新产品立马就来了,因为她非常明白我可能和她就她的问题谈一次,就可以帮她梳理完一年的困惑。
确实,我的确讲不清楚我的价值,因为有些事情或者看法或者观点在我这里是轻车熟路,甚至是直觉反馈,但是似乎对很多同学来说,其实似乎就是灵犀一指,能道破迷津。
比如,作为三到五年,甚至五到十年的打工人,可能你会困顿于领导为什么总是和你言不由衷,或者说南指北,但可能在我看来,这里面无非就几个原因,我会问你几个问题,你输出给我真实的答案,我就能告诉你领导为什么这么做,而你到底应该怎么调整和改进。
比如,作为管理者,可能你会陷入夹心板的状态中,但我会告诉你究竟什么才是你现阶段最值得关心和付出时间解决的问题,让你明确一个阶段的方向。
甚至,你作为创业者,头疼怎么去搞定合伙人,或者到底该培养员工还是筛选员工,我也能根据你实际的情况给你一些建议和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头脑清醒且乐于建议的旁观者,而我恰好可能就是一个愿意和当时人站在一起去打败困难的旁观者。
但是我无法描述你可能的问题,因为你可能碰到任何问题,甚至有时候你都还没意识到那是问题。
所以我讲不清楚我的兼职,虽然我总说我对这些其实不care,但我确实得承认很喜欢享受被我帮助过的人说一声“谢谢”。
第三段击中我的金句是武志红老师的那句: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是的,为什么做“80分运营俱乐部”,又为什么想清楚了下决心要做“开悟工坊”,因为我觉得在80分里我和大家的关系不够深入,我想要更深入地塑造我们的关系,从而帮助你和我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获得更高的价值。
第四个金句,王润宇老师:
面向用户,你是撒传单?还是送请柬?
我想了想我自己,做业务的过程中,为啥中有一种不协调感,然后我明白了。
因为虽然创业了这么久,但我还是会迷失在“撒传单”的面向百万级或者千万级活跃用户做运营的手段上,而如果我真的想要建立起深度的关系,我就不应该撒传单,而应该“送请柬”。
有意思的是,罗胖自己也被这句话击中了。
虽然我目前还不能理解,他为何被击中,但是我知道了我接下来要做什么。
我会review一遍我的朋友圈,对我希望接下来和他建立深入关系的朋友发一封请柬,其实我之前也发了一些,不过那是下意识的行为,虽然可能确实涉及到了我的潜意识的直觉行动,但是它不够明确,也不够请柬的规格。
我会在未来一周,好好做一份请柬,发出邀请。
第五个,案例。在跨年演讲的现场,有8500个定制的毯子,他们是得到临时起意——觉得杭州太冷了,然后在1688上临时赶制的结果,8500个毯子,从下单到运送到位,花了72小时,中国制造的速度很可怕,也让我觉得如果切实洞察到了一个需求,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真的非常多,解决问题的速度也非常快。
最后一个刺激到我的,其实既不是比亚迪从0到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用了15年,而500万到1000万只用了15个月的对比,也不是大学生投稿《文明之旅》直接破墙而入的故事。
那就是最后海明威的那句话:
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为之战斗。
我想说的是,世界太大,但我们要相信,我们对生活的愿望很美好,值得为之狠狠地战斗!
以上就是关于从我的视角聊聊《来自未来的好消息》职务职称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