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在公关
喜茶的“佛喜茶”,因为“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下架了。
公众不知道里面涉及的知识点,或者也不想知道里面的知识点,茶余饭后随便吐吐糟,顺手送个热搜什么的,也是常规操作。
不过,做营销传播的显然需要掌握这些规则与限制。没有多难,大概说下:
0111月28日,喜茶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联名推出一款茶叶拿铁。
与瑞幸家酱香拿铁的关注点在“里面搁了什么茅台”不同,这次联名出圈的配套设计:以无语菩萨、欢喜罗汉和伏虎罗汉为主题三款杯子和冰箱贴。
明晃晃的产品物料和宣传物料都摆在那里,“涉及宗教”和“商业用途”这两件事情肯定是没跑了。
需要注意,“涉及宗教”和“商业用途”是不同问题,我看很多讨论里面大家都混着说。
02我们国家各级政府,设有一个职能部门叫做“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简称“民宗办”),与“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台办”),属于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
民族事务、宗教事务,都找他们。如果你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汉族,应该没什么机会找这个部门。如果你是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时候应该已经找过民宗办盖过图章了。
关于宗教事务,我们国家里面“涉及宗教”的事儿,都是在属地有备案的,挂过号的,被批准的。随便搜个稿子,你们体会一下:
简单来说,佛祖、道长、救世主,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按照全世界被祸害的程度来说,中国的“邪教”算是比较轻微的。以至于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于利用宗教可以达到什么丧心病狂的状态,完全没有认知。还是那句话,不把“涉及宗教”问题想得很严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算是正常表现,对于从事企业传播工作的人来说就差点意思了。
03媒体现在很贴心地把违反什么都理好列出来了,包括《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宗发〔2017〕88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根据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宗教事务条例》,正统身份能够“涉及宗教”的差不多就四个主体: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撑死了再给你加个“信教个人”。
喜茶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都不属于以上范围,涉及到宗教相关内容都算捞过界。
喜茶这轮方案没去“提前审批”,而实际上顶着我佛大头像的方案审批通过的概率应该也是不高的。
另外,不能“涉及宗教”,跟你看到之后有没有被影响、有什么影响,是两回事。
说得更明确一点,没有身份,你碰都不能碰。
04
2017年,根据“社会反映最强烈的商业化问题”,国家宗教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住建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旅游局、证监会、国家文物局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内容很多,也很明确,主打这个不可以那个也不可以,就怕群众上当受骗。
比如:“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景区,不得利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收取高价门票”“禁止以任何名义诱导、胁迫游客和信教群众烧高香、抽签卜卦,炒作售卖‘头香’‘头钟’。”
至于大家说的寺庙周边,也有明文规定: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内可以经销佛教道教用品、艺术品和出版物,开展与其宗教宗旨、习俗相符的经营活动。经营活动的收益用于佛教道教活动场所的自养、与其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公益慈善事业。
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有牌照的,也有很多限制。
关于“双标”,得先看清楚另一个标准是什么。寺庙卖的钱只能用来养活自己和做好事,依然不能盈利。这违背商业逻辑,要求喜茶接受这套标准,才是逼死喜茶。
05那么,目前我们看到的宗教活动和寺院周边,有没有不合规的呢?肯定还有。都规矩的不行了,还出什么《指导意见》脱裤子放屁啊。
《指导意见》就是给个明确依据,庙里寺里道馆里教堂里出现不合规的,同样接受监督、可以举报。
所以,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是:不是佛祖批的,而是行政职能部门管理的。
06再看一下今年新出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除了线下物料,喜茶还有大量线上传播内容,踩雷就更明显了。
《办法》上面说了: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并对许可条件、申请材料、使用名称、办理时限等作了规定。
具体条件十分劝退:
那么,什么算作“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呢?
《办法》列出: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宗教教义教规、宗教知识、宗教文化、宗教活动等信息的服务,这些都属于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范围。
“佛喜茶” 用了“文字”和“图片”提供了“宗教知识”和“宗教文化”。
再说一遍逻辑,你是不能提供,跟你提供的东西是否正确,看的人看没看进去,没有关系。你根本就是没有资格提供。
07早上我让同事找文档,同事回复的是这样的。
上面这些知识点,是对从事企业传播工作人员的要求。绝对不是对于公众的要求。
公众的脑回路基本都是这样的。你跟公众去说这些,基本就是找死。
08讨论几个延展问题。
喜茶知道自己违规吗?
我看我们社群里大部分人觉得喜茶不知道。我个人猜,他们知道。拉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一起,除了他们有IP,还可以借助“瓷器”、规避“宗教”。
后来,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他们(喜茶)其实打的是个“擦边球”,“现在只能约谈他们”,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09知道违规,还能做吗?
说得难听一点,大部分品牌其实不在乎是否违规,主要看划算不划算。真的对自己有很高要求,坚持“不做什么”的品牌,真的很少。
喜茶这轮联名的效果是好的,上线后也上过“热搜一”,在联名烂大街的今天,也是让人眼红的成绩。
那么出事之后,“很配合,认错态度很好,很快下架”一通操作下来,对于喜茶的影响大吗?
个人觉得,只要网友不再帮喜茶说话,没撒风险。
要命的是,最近“帮谁害谁”的结局越来越多。
看看都说了点什么!这才是真的要送走喜茶啊。
10根据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人员的回复,还有一个好玩的点。
12月1日,网络还在夸的时候,喜茶已经被约谈了。
直接就是市级民族宗教事务局出手,12月1日白天约谈,晚上喜茶就拿出整改报告,12月3日全部下架。看上去主管部门还给了一定操作时间的。下架产品这种操作,后台还是可以说关就关的。
怎么说呢,有人去举报,主管部门就要管,是吧。这事其实没撒毛病。管的过程也挺柔性,给了时间与余地,让企业自己处理。
11我唯一疑惑的是,这个新闻是怎么爆出来的。
我们可以看到最早源头是澎湃,时间是12月4日 22:44 ,也就是昨晚。
今天早上一觉睡醒,都在说了。
如果澎湃不报,绝大部分人应该不知道“佛喜茶”是因为“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被撸掉了。
盲猜,澎湃记者下午在办公室想点奶茶喝,突然发现佛喜茶怎么没有了,以记者的敏锐直觉认为可能与宗教有关,于是查了企业注册地,精准地联系了当地主管部门,结果搞出个大选题。
12这种杯身印有宗教图案的东西,喝完怎么处理,宗教“圈内的人”和“圈外的人”会有很大不同意见。
大规模出售、大量杯子被扔进垃圾桶,这没人举报都说不过去。
这个例子我会存好,是非常经典的“用户”与“公众”区别。
第800遍强调,公关考虑对象是公众,热度到达一定程度的热点话题,用户不能决定舆论走向。
13作为一个鬼故事爱好者,我经常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杨湃的节目。
节目名字不提了。杨湃说,少瞎宣传,才能让节目存在更久。
以上就是关于从喜茶联名被约谈、下架,学习公关不知道自己应该知道的知识点没有什么不同歌词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