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远 | ID:Z201440
昨天:
火山引擎在上海举办了2024冬季FORCE原动力大会。很多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了现场的视频。特别是豆包发布的视觉模型,挺让人惊艳的。
看完宣传片,我注意到里面有个人在和豆包对话。他让豆包识别天文现象,分析健康数据,甚至预测未来、解决编程问题。功能真的很强大。
我忍不住感叹,AI发展真是飞快。记得大模型刚出来时,它连在电脑、手机上处理文档都费劲;现在,AI居然能「看」到一切,变得像是一个可以陪伴我们的伙伴。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AI视觉技术能发展这么快,背后到底依赖什么?
除了技术本身,背后离不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积累,得益于剪映和即梦这两个产品。它们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和创作内容。
可以说,这两个平台为豆包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它们在抖音生态里完成业务闭环,正在借着这个优势,抢占Adobe的市场份额。
Adobe,为什么会面临抢占AI市场份额的压力呢?
不久前,Adobe发布了第四季度财报,数据看起来不错,营业收入达到了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超出了市场预期。
净利润也有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全年营收高达215.05亿美元,增长了10.8%,其中数字媒体业务(Creative Cloud和document Cloud)的营收增长了12%。
看起来一切都在增长,但市场反应却不太好。为什么?因为投资者有两个担心:
Adobe的产品能不能快速赚钱?
它会不会在AI竞争中落后?
这两年,Adobe在AI上下不少功夫,推出一些新功能,比如Photoshop的「生成式填充」、Illustrator的「生成式重新着色」和Premiere Pro的AI视频工具。
这些功能确实很先进,但投资者没看到它们带来实际收入的增长。反而觉得,AI产品的盈利速度慢了不少。
分析师认为,AI市场的竞争,不光是技术,速度和生态也很重要。跟OpenAI比起来,Adobe的动作有点慢;像Sora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很火了,圣诞节期间测试时,几乎是一抢而空。
但Adobe的创新好像跟不上这些新产品;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虽然Adobe的Photoshop、Illustrator这些软件还是很多专业人士的首选,但它们主要是针对高端用户的。
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发展得很快,降低了创作的门槛,吸引了很多新用户。像即梦、剪映这样的新产品,很快就抢了不少市场份额。
所以,尽管Adobe的营收看起来还行,但在AI领域和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也逼着其他产品要不断创新。
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剪映在AI时代这么快发展起来?
前不久,我提到剪映和CapCut这两款产品在2024年实现了三位数的收入增长,收入接近百亿元人民币,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8亿。
朋友说,数据是不是搞错了?我说没错。很多人会觉得,剪映不过是个简单的剪辑工具,做个模板视频而已,其实,剪映现在已经不简单了。
比如说:
它能智能剪辑,自动识别字幕,删掉没用的部分;还能自动生成视频,只要输入几个关键词,视频和音乐就都配好了;还有智能字幕,说话一结束,字幕就出来了。
甚至连文案都能自动生成,脚本都不用想,AI帮你搞定。
更厉害的是AI数字人,像虚拟主播和虚拟助手等功能,能让视频内容更有趣,而且,剪映还有一键成片的功能,直接用AI剪好视频,非常省事。
这些功能你可能也听说过,HeyGen的AI数字人,Caption的智能字幕,Descript的字幕剪辑,都是挺火的东西。
但剪映把这些功能都放一起了,用起来更顺手,价格也不贵。尤其是价格,这点很重要。
2024年,剪映推出了SVIP会员,年费从168元涨到了499元。虽然价格涨了,但是会员的好处更多了,比如:更强的AI工具、更高级的滤镜和特效,还能跨平台用。
虽然有人觉得涨价不好,但大多数创作者觉得挺值的,因为这些功能真的能省时间,提高效率;比起一些单独的SaaS工具,剪映SVIP的年费其实还更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8亿用户中,很多是个人创作者;虽然Adobe和剪映的用户群不同,Adobe的用户通常是专业创作者,对内容质量要求很高,AI可以辅助,但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操作。
而剪映的用户则更多是普通创作者,他们更看重效率,喜欢有趣的创意工具,AI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所以,剪映形成了两个增长“飞轮”:
一,不断推出新功能:吸引更多用户付费,然后再投入收入到新功能的开发中;二,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迭代:快速调整功能,保持竞争力。
对于Adobe来说,要想保持市场份额,必须采取更积极的创新策略;比如,得加快更新产品的速度,还要多和用户交流,了解他们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开发出更符合市场的工具。
但目前,Adobe在AI竞争中看起来有些力不从心。
虽然Adobe把自家的Firefly模型放进了Photoshop等软件,还在用户大会上展示了AI功能的Premiere;但问题是,推出速度明显比不上OpenAI的Sora,或者其他一些新的竞争者。
像Runway AI这样的AI创意工具,也可能慢慢抢走市场份额;这种慢半拍的节奏让人担心,Adobe能不能在快速变化的AI时代保持竞争力。
再来看看另一个:Adobe几乎没机会撬动的地方。
现在,国内短视频平台都有自己的剪辑工具,比如抖音用剪映,快手用快影,微信有秒剪,B站用必剪。这些工具功能都差不多,操作简单,普通用户都能用,专业人士还是会选PR或者Final Cut。
那,为什么每个平台都要有自己的剪辑工具呢?
原因挺简单,这些软件让做视频变容易了,能激发大家的创意,让更多人愿意自己拍视频。同时,这些软件也和平台的运作紧密结合。比如,必剪的素材就很符合B站用户的喜好。
对于剪映来说,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抖音的内容;如果没有剪映,抖音上的视频可能大多是专业团队做的。但有了剪映,普通用户也能拍出质量不错的视频,内容看起来更统一、更好看。
特别是在AI生成内容这方面,剪映做得挺好的,特别是在特效上,这些特效和抖音的内容生态结合得很紧密。
比如说:
剪映有个「剪同款」的功能,用户一点按钮,就能轻松复制效果,这大大降低了做视频的难度,同时也让大家都喜欢模仿。抖音上很快就会有很多「同款」视频,这样热门视频就能迅速传播。
字节还在做更细致的运营;遇到重大节日或者热点事件,产品和运营团队会提前设计特效,吸引用户来创作,增加上传的内容;更多的创作者参与,带来更多的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如果AI特效不是剪映提供的,而是其他平台的,抖音可能就会失去视频创作的入口,甚至失去对内容发布的控制。
字节很早就明白这一点:
当初TikTok刚起步时,很多创作者被特效吸引,拍完视频后会分享到Instagram或YouTube,但最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选择把视频留在了TikTok上。
这些「细致运营」和「特效」的策略,已经变成一个超级AI工具,国外叫Dreamina,国内叫即梦AI。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内的剪映、即梦AI,国外TikTok和Dreamina,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闭环;Adobe在这场变革中,几乎无法参与其中,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往深了说,你有没有思考过,即梦AI(Dreamina)对剪映和抖音(TikTok)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从商业角度看,Dreamina作为AI图像和视频创作工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内容创作方式,用户只要用简单的文本描述,就能生成图像和视频,降低了创作门槛。
比如:
你输入「科幻风格的电影海报,包含飞船、末日、太空爆炸」,即梦AI就能生成一张符合这些要求的图片。这样的创作方式为抖音等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来源。
目前,抖音上很多AI小应用,基本都来自即梦,让图片跳舞、给图片换装等等。
由于抖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即梦AI也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创作者使用;这不仅能带来更多的用户,还能提高平台的活跃度。
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制作看起来很专业的视频,这类高效又易用的工具会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抖音,而创作者的增加,也将推动平台广告和电商业务的增长。
即梦AI已经被很多用户使用,提升了体验,未来,它可能会扩展到电商营销、动画教育等多个领域;所以,这种一站式的生成和编辑方式,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变现机会。
在2024火山引擎FORCE冬季大会上,剪映负责人张楠也谈到,技术能赋予人们记录和表达的新维度,并且即梦AI的目标是将每个人的创意变成视觉盛宴。
张楠还提到「想象的力量」。并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的话:「人的一生可以容纳10亿个想法」。她认为,人类的所有创新和进步,都源于想象,而即梦AI正是要把这些想法转化为视觉语言,构建一个庞大、丰富的多元宇宙。
字节管理层曾说,AI对话类产品只是AI发展的一阶段,未来更理想的产品应该能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且使用门槛更低。
从这个角度看:
即梦AI(Dreamina)对剪映(TikTok)和抖音形成了一个小循环:创作者—AI应用—给抖音提供更多内容—更多内容带来商业机会—商业机会拓展到其他场景。
如果从字节跳动的角度看,即梦AI有很大的潜力。
比如:和国外的Sora比,它的目标是利用AI技术生成创意图像和视频,帮助抖音等平台做内容。在国内,即梦AI还要和快手的可灵、腾讯的混元大模型竞争。
综上我认为:
即梦AI、剪映和抖音像一个外部不可逾越的三角形,彼此依赖、相辅相成。
虽然这两款工具目前主要面对的是普通用户和业余创作者,但如果剪映越来越专业,那它会不会更迅猛的进击Adobe(专业用户)的腹地呢?值得进一步观察。
以上就是关于字节两大产品猛攻Adobe市场天真歌词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