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见到的一个农业相关的案例是,1999年出生的小伙子,将高品质的有机蔬菜,空运卖给上海高端社区的客户。公司年收入2000万元,净利率10%。
这个案例把农产品种植业和消费终端零售结合起来了,把从农田到社区的链条跑通了,但是如果想把这门生意做成一个事业,难点在于规模化。
如何将这个模式复制扩张到下一个社区、十个社区、百个社区,并且让上游生产同步保质保量地进行扩张,是最难的地方。
这需要全链条的精细化管理,对CEO的能力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这过程中,产品好的话,损耗倒是其次的,能作为成本计入到价格里。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是首要的,一旦出事,公司就可能暴毙。
我曾经说过,5万亿农业,出路在品牌化。对于一些掌握了农产品供应链的toB公司来说,如果想有进一步突破的话,试水toC,做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是一条路径。
记住,距离终端用户越近,距离交易越近,公司价值越大。
农产品的品牌化,前提是规模化生产。
种植业规模化生产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因为小农经济模式的种田不挣钱,一亩水稻收入1350元,成本1150元。每个农民只有两三亩地,种地能饱肚子,但过不了好日子。还不如进城打工。所以,很多土地就这么抛荒了。只有规模化种植,种植几百亩、几千亩,能挣个几十万元,才有动力去做。
前些天,我看到一位在湖北老家的博主发的视频,农民在雪里蕻的田地里薅边草。出镜的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这种一般就是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既挣一笔租金,又挣一笔劳务费。
规模化生产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标准化种植的问题?原来是一亩三分地,庄稼能手用眼一看就知道该施肥了,还是该浇水了,或者该打药了。但是,扩大到一百亩、一千亩,老农的经验就不够用了,必须把每个环节做好标准化。
如何做?就是智能化。这是我认为未来农业继规模化之后的第二个趋势。
为什么不是机械化呢?是的,现在规模种植都用上了机械,比如插秧机、收割机等,由此催生了一个细分市场:农机租赁。
但是,有个问题,机械化是不能帮助农业经营者做决策的。标准化种植的决策需要数据,需要监控土壤成分、水含量、空气湿度、温度等。
只有智能化才能提供数据。智能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农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但是,现在的农机智能化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真正的买单方还没下场。
我所接触过的案例,包括种植的、养猪的智能化设备,买单方基本上是县政府农业局等,做的是toG的生意。
就像养老产业只有在60后逐步退休后,真正的买单方下场,才迎来产业兴盛的机遇一样,农业智能化,必须等到规模化生产的比例上升后、更多社会资源愿意投入到农业的时候才有机会。
农业规模种植前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是一个赚慢钱、非暴利的行业。前期选品类是关键。
从战略选择来说,找到一个小众的品类,在一个几十亿、百亿的市场里,营收几亿元,做到头部公司,是很香的。我们山海营就有一位草莓大王就是如此。
农产品的种植最终还是要走上品牌化的路子,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销售才能不被人卡脖子,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未来创业,再没有低垂的果实了。如果能沉下心来做苦活、累活,农业是值得深耕的领域。如果你有志于此,欢迎扫码添加微信交流,备注:姓名-公司-头衔。
以上就是关于卖菜的95后,年入2000万花千骨结局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