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事件的结局出乎很多人意料。
民族情绪、敏感话题、中日关系舆论火药桶、官方出面代言“新疆棉”,这么多buff叠满,按正常道理,优衣库就是不打入十八层地狱,至少也得脱层皮。
前有三星、乐天,后有日本海鲜,都是手起刀落,直接清理。
然而,这一次的舆论和市场却难得的平和。
对优衣库和柳井正做了些必要谴责之后,舆论的热度很快就下降了。市场影响也很小,更没有出现去门店闹事的极端情况。
官媒也出来评论,话题更多转向了给柳井正“挖坑”的BBC和其它恶意炒作的媒体。
《环球时报》还特意强调,“在采访中,柳井正更多的是表达对中国和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重视。”
一个看起来必爆的事件就这么过去了,以至于很多自媒体的短视频都还没来得及发,就气急败坏痛批《环球时报》给优衣库洗白了。
不可思议吧?就在200多天前,钟晱晱因为进门先迈了左脚而遭受攻击(宗老先生去世没到现场且悼词平淡),真真假假,各种事情被挖出来鞭挞。长达两个月热度,钟先生称,其母在此轮“网暴”中不幸离世。
对比下优衣库的遭遇,是不是感觉穿越了?
这还是同一个互联网吗?
2无独有偶,因疑似“擦边”的吴柳芳解封了,不但解封了,还粉丝暴涨。
“擦边”这事,打有直播和短视频以来,就是互联网著名牛皮癣。
网友们一边批判一边看,平台一边封一边放。
为了流量,网红们仍然很拼,努力擦,变着花样擦,越来越卷。
但吴柳芳不同啊,你是世界冠军啊,曾经代表国家站在最高领奖台啊,曾经代表国家拿过无数荣誉啊,浓眉大眼的你怎么能够擦呢?
按照以往的逻辑,对她的批判应该更激烈,平台对她的处罚应该更严厉。因为“擦边”被彻底封禁的男女网红,早就数不过来了。
然而并没有,在吴柳芳下架了涉嫌视频并道歉后,在人们了解到她的经历后,她的粉丝量在几天内涨到了600多万,一跃成为一线网红。
大量评论表示了对她的支持和理解,大V们几乎都在抢着为她说话。
吴柳芳估计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以这种方式红了,比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还红。
不是黑红,是真红。
3优衣库和吴柳芳,看似完全不搭嘎的两件事,实际都在揭示一件大事:
互联网的舆论环境变了。
首先是极端化情绪有所抑制。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传播不传播理性,只传播情绪。
获取关注,就要无限放大情绪,越极端越有传播力。
所有情绪中,愤怒和恐惧最有力量。那么制造和煽动对立、仇恨的内容,制造焦虑、唱衰未来的内容,天然有流量优势。
极端情绪越来越多,人们的情绪阈值也越来越高。
我这次搞了个挑拨对立的内容,火了。下次再搞类似的,看官老爷就觉得不那么刺激了。我必须要加强刺激,下一个内容必须更对立。
在互联网传播规律下、传统算法下,如果没有相应的限制,情绪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底线会一再被突破,直至毫无底线,最后变成了拼谁更没下限。
这就不限制不行了。
优衣库这事,各种要素都到位了,“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不用煽动,一点就炸。
但后面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声势浩大,也没有大规模抵制运动,显然受到了一些限制要素影响。
其次是平台权力得到了一定限制。
吴柳芳事件中,人们支持吴柳芳,反对的是谁呢?
跟她互怼的管晨辰?还是体育管理部门呢?好像都有点,但又都不严重。
人们的主要诉求还是要给她一条生路,给普通人一条生路。这条生路在谁手里呢?
事件中,“生路”掌握在平台手里。禁?限流?还是彻底封或者完全网开一面?都在平台的规则和执行里。
很显然,这次平台对她网开一面,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诉求。
在信息场上,这个大趋势越来越明朗:平台逐渐从主角变为服务者角色,把灯光和舞台让给优秀的、更受大众喜爱的内容创作者。
4最后一点,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
互联网越来越接地气了,人们的网络角色跟现实角色开始融合。
互联网早期有句著名的话:没人知道,屏幕那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人们在网上开发出了第二人格,甚至是跟现实中截然相反的人格。“隐身效应”,让很多人在网上肆无忌惮。
随着网络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普及。生活中的我们跟网上的我们开始融合。互联网上的我们,不但无法隐身,比现实中还要透明。
于是,网上开始呈现出一点现实色彩。
优衣库和吴柳芳事件,大众开始从自己生活角度评论。
优衣库老板的讲话确实不对,但产品真的便宜啊,品质也还行啊。
吴柳芳下架的热舞,确实看上去跟世界冠军很违和,但她要生存啊,要吃饭啊,其它路没走通啊。
从宏大叙事到柴米油盐,从尖锐对立到轻微妥协,在经过野蛮成长、喧嚣、躁动、狂热后,在有意识对极端情绪进行管理后,网上开始有了一点理性光芒。
“正常人”越来越多了。
5这几年,自媒体成了媒介主流,吸引了人们大多数的注意力。
很多企业和市场人,对新媒介这种情绪化、极端化、碎片化表示担心:一方面,担心不能掌握新媒介的运行规律;另外,担心有价值的信息无法传播,劣币淘汰良币:新媒介成为信息垃圾场,形为一个个相互撕咬完全割裂的信息茧房。
有说法称:“本科学历以上,注定做不了抖音”,“图文时代的优秀创作者,进入短视频时代,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开始”。
对此,老苗的看法和建议是这样的。
第一,不同平台和不同内容形式,传播规律不一样。
比如抖音更多是刺激你的感官本能,拿人的自然属性给你打标签,是拿人当“动物”看。而视频号则多了一些社会属性,更把人当“人”一些。
能够看长文字的人不超过5%,而短视频几乎人人看。你跟这5%说话,和跟所有人说话,内容和形式肯定不一样,技法也不一样。
第二,技法不重要,背后的规律才重要。
公众号刚出来的时候,到处都是教人“写标题”、“突破十万+”、“啥时候发文”的内容。
等到抖音起势,又是“如何起号”、“如何做完播率”、“如何打标签”。
这两年视频号上升,又有人教“放钩子”、“做爆款”、“引私域”了。
但你见过有凭这个做起来的吗?
其它还有小红书、B站什么的,都有相关教程。实际上毛用没有,或者说只有一根毛的作用。
6第三,对自媒体的所处阶段和趋势要有清晰认识。
从纸媒到电视,从电视到互联网,媒介越来越“浅薄”是大趋势。
但浅薄不一定是坏事。电视媒体已经快消亡了,四十年前担心的“娱乐至死”并没有出现。
同样,自媒体最终也不会“娱乐至死”,或者“撕裂至死”。
“反者道之动”,当极端、对立的事物发展过于强大时,一定会有制衡出现。
钟晱晱喊话张一鸣后,出现了“四部委联合出手整治算法”,这是五年来最重要的商业大事件。
貌似偶然,实则有极强的必然性。
第四,自媒体开始进入“精英割据”,新的方法论即将诞生。
自媒体摧毁传统媒体,就像王朝末年起义一样:一开始是草莽时代,拉支队伍就能称王;后面则逐渐兼并,形成新的精英统治。
那些掌握了媒体运作规律、传播规律、能够创作出相匹配内容的团队,将会最终胜出。
南方系出身的咪蒙,从传统纸媒走向互联网图文,被封杀后又干成了抖音短剧一姐。《我在80年代当后妈》、《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又轮回了当年《致贱人》、《致lowB》的火爆。
罗振宇樊登,都出身央视,又从公众号时代,到短视频时代,一路变化一路调整,成就了新型媒体大佬。
央视早就下场,开始体系化地运营自媒体了。变革最快的则是媒体界的“湘军”——湖南卫视,通过“芒果TV微创新中心”,正在做一个跟传统媒体共融的全新生态。
从“草根崛起”到“精英割据”,自媒体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以上就是关于优衣库和吴柳芳,为什么要感谢钟晱晱秦国国君顺序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