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经历工具应用的末法时代手机购买q币

每种商业形态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生命周期。相比游戏和社交产品稳定的新老交替,短剧欣欣向荣未来可期、工具应用则率先进入了暮年。这句话可能是令人伤感的,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工具产品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少了。2013年

每种商业形态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生命周期。相比游戏和社交产品稳定的新老交替,短剧欣欣向荣未来可期、工具应用则率先进入了暮年。这句话可能是令人伤感的,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工具产品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少了。

2013年的时候,工具应用在PC端都十分好卖。那年,我的合伙人就通过写PDF相关的格式转化软件、发包到网上,然后通过买一些低价的网页广告位来出售软件就能赚到钱。2016年-2017年,APP的订阅模式兴起让手机端的工具应用有了更好的变现模式,也拉开了工具应用野蛮生长的序幕。2018年,工具应用的广告暴力变现遭到平台政策镇压,走了一批开发者,也让一批开发者向订阅转型。2019年开始,正式迎来工具应用的订阅时代。而我也成了这个时代最好的先锋以及见证者,

2019年开始,订阅模式彻底变成了主流的营收模式(至少出海的产品是这样的),开发者们已经见识到了该模式带来的巨大增长空间,纷纷入场。由于订阅模式在2018-2019年初那会的政策并不成熟,五花八门的订阅套路让开发者赚得盆满钵满。虽然让用户苦不堪言——订阅的形态对2019年的那批用户来说仍然是一种比较新的付费方式,绝大部分用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了续期的费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没有订阅网络报刊经验的用户),但是有营收了,开发者也就有了更大的动力去投放。市场才有循环的钱去教育新的用户。

疯癫的增长持续到了2019年末,但在这个时候,我其实已经嗅到了工具应用的成长瓶颈并且积极让我前司扫描全能王提早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重点投入到“扫描后”的环境,建立海量的商用文件存储量,形成high switch cost的壁垒。原因是,1)我发现从2018年开始,工具产品已经鲜有新的技术革命,意味着未来没有新的蓝海赛道诞生。新入场的开发者们在产品上没有太好的创新空间,实际也是如此。2)我们先吃了肉,开发者里的巨鲸看到后会算得明白这其中的市场空间。更何况,如果当这个行业没什么创新可以做且存量市场又充满诱惑的时候,巨鲸就会下场。

可惜!当巨鲸们还没彻底想明白的时候,2020年的这场风波彻底改变了当时的局势。

2020年那场席卷全球的疾病强行给存量的工具产品带来了一波流量,但这波流量不是续命也不是开启新的篇章,只不过把未来的流量提前一步带来了。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这场风波到底了改变了什么。

1)它大大推进了产品对用户的教育进程。线上办公成了”必需“,像扫描全能王这样的产品在没有大的竞争者下场的情况下,其出色的产品体验能迅速开拓并占据市场心智。原本留给大厂入场的时间被大幅缩短。另外,开发者转线上办公的时间太匆忙,要想适应新的办公模式,并迅速立项的时间是不够的。读到这,你可以发现我对当下夸克、百度、腾讯等大厂纷纷涌入国内扫描软件市场的做法,是持疑问的。我坚持认为最佳的时机点已经错过。虽然我知道并且也理解像夸克这级别的开发者做扫描的设想,也知道他们想通过浏览器去拦截哪一部分的新鲜流量进行提前的培育,但我始终会觉得就扫描这个赛道在国内市场没什么机会了,除非新秀产品能在扫描流程里做出显著更优的体验。扫描和剪辑产品不一样,这个动作太简单了,以至于你很难找到某个环节上的突破口去做更好的差异化。

2)每个商业模式都有对应的生命周期,强行的缩短了周期,也就意味着更快地进入增量衰退期。所以当疾病退散后,肉眼可见工具产品的下载增量开始下滑。

不过本该在22年进入暮年的工具应用,随着ChatGpt这类AI模型不断涌出,工具产品焕发了一丝新生。开发者看到了革新的希望,投资者看到了投机的机会,资本开始又一轮新的炒作。前途似乎很光明,但经历了2年的发展,实际你却鲜有看到能站稳脚跟的新面孔:

  除了拥有先天优势的大模型开发者自己发行的多元一体应用(如GPT和豆包),文生文很难做出成规模的TOC产品,因为能细分做深的场景市场份额太散太小。我们见过类似彩云小梦做二次元小说续写,也见过一些厂家做公众号、小红书的AI撰写。然后海外利用文生文做得比较像样的还有文字冒险游戏类型的赛道。但这些都很难做成规模。

  文生图、图生图的产品大多昙花一现,我们一起见证过利用新的AI模型做出来的新特效确实曾一度帮助产品登顶流量第一,如SNOW、妙鸭等。也见证过利用这类技术做出的各类擦边的生图应用。前者的流量起起伏伏得跟着内容创作的好坏走,后者因为政策的规范已经不能做起来了。

AI翻译也好、OCR也罢,其实用户真正买单的不多。翻译经过AI模型训练后确实更加地精准,但是其精准度提升并不能带来显著的收入增长;OCR技术确实实用,但我作为全球最大扫描应用的前海外兼整体收入增长的负责人,我还是可以拍胸脯告诉你它在C端场景的实际应用市场也不够大。唉,文字识别在C端的商业表现上还不如植物识别(形色)呢。

除去虚拟女友、情感陪伴这赛道,AI技术目前在C端领域比较赋能的就是教育赛道,如语言学习和数学解题。这条路基本就是走教育+工具的结合路线,也算是半个工具产品赛道。但我个人更倾向把它划分在教育赛道,主要因为它的一些运营形态也会和其他工具赛道的产品不太一样,比如会涉及到很多内容的填充,扫描全能王自己在2020年孵化的教育产品蜜蜂试卷加入了真题题库。又比如在海外,AI数学产品在获客上,用Discord显著更友好一些。

如我上述,重点讲了工具软件在技术革新层面上遇到了瓶颈,从而导致了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用户没有动力去下载同质化的产品;此外我也提到,近年各大巨鲸纷纷入场做工具产品,从而加大了竞争,把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苛刻。但近年另外一件让工具开发者更加头疼的事情,手机厂商在硬件上也同样遇到了创新瓶颈,Iphone首当其冲重点在软件上下了功夫,其他厂家纷纷效仿。今年,我随便换了一台VIVO安卓机,它就自带了扫描拍照的功能。

因此,现在这个对于大部分工具产品而言,这个阶段就是处于一个技术没创新且开源、技术门槛很低的生产环境,且要面临着巨鲸和手机厂商的多面竞争。一个字,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工具开发者将毫无生存的机会。

在我接触的开发者里,往往个人开发者或者工作室的生存环境要好于中小规模的企业。主要原因是中小规模的企业更热衷于做以赚钱为唯一目标的多产品矩阵——企业会招人组成多个项目组,然后每组配置几名成员就开始立项了。选品的主要思路就是产品的未来ROI、以及多久能回正赚钱。反观,个人开发者更多是为爱发电地沉浸式打磨产品,往往选择的赛道可能看似没啥”钱“景,但却能通过精雕细刻去吸引住一波忠实用户,并且能带动社媒传播形成自来水流量,然后慢慢做大做强。但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做这样的事情就很难。其一是企业主没办法下定决心去放弃ROI思维并专注做长线;其二是招来的人是为务工而来,为爱发电的要求过高了。

技术瓶颈+竞争加剧让开发者狼狈不堪,全球经济的下行是压死开发者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裁员就成了大部分企业的自救措施。

这就是我想说的整个工具行业的一个背景,但我并不是在劝退开发者。在梳理清楚整个大环境的前提下,我是鼓励开发者多出来走走,共同交流下。我还是看到有不错的产品优化机会、知道怎么搭建合适的团队规模、以及其他一些能赚钱的商业机会。

原文链接:http://www.wanshiruyi.cc/news/36672.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正经历工具应用的末法时代手机购买q币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上一篇:养生,年轻人的血脉觉醒了!城里城外赵川

下一篇:广告营销必备的群体诉求策略想你剧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