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尝试过聚精会神30秒-60秒吗?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做一件事情,凝视下面这张图片,集中精神,盯着图片当中的红色圆点,1秒,2秒,3秒……10秒……30秒……一分钟……如果你真的聚精会神,你必然会有所发现。如果,你此刻无法聚精会神,你可以后面有个安静的环境,再试试。
这个小实验,来自一本书《Look Again: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一本有趣的书。
现场同事们分别用时5秒、10秒、30秒……不同时长,感受到紧盯着中间的红点,周围的绿色圆圈变模糊,然后消失。
是不是有点神奇。
在我们团队的读书分享上,技术合伙人Martiin分享这本《Look Again: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图书是今年2024年2月在美国出版,还没有正式的中文版本。如果你想阅读这本书的电子版,可以在文章后面加我微信,邀请你进读书微信群,一起阅读分享更多书籍。
我用AI对书名做了翻译,
ChatGPT翻译为:《再次看:发现一直存在之物的力量》;
Kimi翻译为:《再看一次:发现一直都在的力量》
腾讯元宝翻译为:《再看一眼:发现一直存在的事物的力量》
百度文心一言翻译为:《再看一眼:发现一直存在之物的力量》
阿里通义千问翻译为:《再看一眼:发现一直存在的力量》
腾讯和百度的大模型翻译结果出奇的一致,如果你来翻译,你会翻译为什么,可以读完这本书再翻译标题,或许更好。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我的理解,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如果你无法进步,一个重大的阻碍就是习惯,要想不断成长进步,就需要勇于识别个人的惯性,并打破这种惯性,进行差异化的思考和行动,才有机会突破现状,获得创新发展。
图书简介如下:
这本书适合《思考,快与慢》和《习惯的力量》的爱好者,提出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如何通过打破我们习以为常的好坏习惯来重振生活,并重新调整大脑,使我们能够过上更幸福且更有意义的生活。
你是否注意到,星期一令人兴奋的事物到了星期五就变得无聊了?即便是充满激情的关系、刺激的工作和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失去光彩。
人们不再注意到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不再留意那些糟糕的状况。他们习惯于肮脏的空气,停留在虐待关系中,逐渐接受专制主义并冒愚蠢的风险。
他们对自身的不当行为漠不关心,对不平等视而不见,比以往更容易相信错误信息。
但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一切,该怎么办?如果你不仅能重新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产生敏感,同时也关注到那些被忽视的糟糕事情,从而尝试去改变它们,会怎样?
现在,神经科学教授Tali Sharot和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及总统顾问)Cass R. Sunstein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我们会停止注意周围的美好与不佳,以及如何在办公室、卧室、商店、社交媒体和投票站中实现“去习惯化”。
基于心理学和生物科学领域数十年的研究成果,这部开创性著作揭示了我们如何重新点燃快乐的火花、进行创新,并识别出需要紧急改进的地方。
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变化。通过暂时改变环境、改变规则、改变你互动的人群,甚至只是退一步想象变化,你将重新获得敏感度,使你更清晰地识别不良之处,更深刻地欣赏美好之处。
来,我们再凝视下面张图中的黑点,你又会发现什么?
说一下我的发现,如果足够专注,会很快的只感知到中间黑点的存在,旁边的灰色神奇的消失了,看不见了。
这张图和上面一张图,我的感悟是,当一个人过于专注一个点,周围本来存在的信息,会逐渐消失,也就是视而不见。
本来存在的事物和信息,当你习惯性了,或许就忽视了,譬如中国古语说: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通俗一点说,在厕所呆的时间长了,你都感受不到臭味。
我们的认知也是如此,当我们过于专注一个点,往往会习惯性地忽视其他信息,不会去思考这些信息的存在。
超越:源于突破固有方法的束缚书中有一个关于跳高运动的案例,通过跳高运动的动作发展让我们意识到习惯的突破是很难的,但也是有机会的,改变方法从而改变结果。
跳高的演进有以下几种动作:
1.跨越式(1864年):英国运动员罗伯特·柯奇首次采用跨越式跳高技术,创造了1.70米的世界纪录。
2.剪式(1895年),美国运动员斯维尼用剪式跳过了1.97米,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并保持了17年之久。
3.滚式(1912年),美国大学生霍林首次使用“从侧斜向横杆助跑起跳,并用身体一侧滚过横杆”的技术,跳过了2.00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突破两米大关。
4.俯卧式(1923年),美国人C-杜马斯用俯卧式跳过2.15米。5.背越式(1968年):此后的几十年,跳高的动作没有更多创新,跳高成绩也没有重大变化,直到1968年,美国人理查德·福斯贝里以其“背越式”跳高技术引领了一场跳高革命。他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跳出了2.24米的成绩,赢得了金牌,并展现了新技术的巨大潜力。
分析跳高运动的动作变化,就很容易发现,成绩的提升和方法有很大关系,前面的几种动作,都是正面跳高横杆,正面横杆成为一种固化的习惯,直到背越式的出现,从面向横杆起跳变成背向横杆起跳,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极大的创新。
再大的危险也能被习惯再看一个书中的案例:
二战期间,德国几乎每晚都对伦敦进行轰炸。伦敦每天都有人死亡,必须实行灯火管制之类的战时措施,你可能会想象伦敦人过得非常悲惨。
那的确不是正常的日子,人们出门都爱拿个防毒面具,而且人人都带个小小的身份牌,这样万一被炸碎了别人好知道自己是谁。有些人认为,那时候大部分伦敦人都生活在地下掩体里。
但实际情况是,伦敦人在断壁残垣之中过着相当正常的生活。人们就在自己家床上睡,你炸就炸吧,无所谓了。人们甚至在天黑以后,还照常去餐馆吃饭,而且还会去俱乐部听爵士乐。伦敦人的幸福指数,似乎并没有因为死亡的威胁而下降。
所以,你看,即便在危险面前,只要习惯了,人们就不再害怕,不再寻求改变,let it be,恐怖成为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们就听之任之了。
大量不断重复会让人盲从相信如果你确信一个陈述是错误的,你就不太可能相信它。
如果你反复被告知地球是平的或大屠杀从未发生过,即使你反复听到这些说法,你也不一定会相信其中任何一个说法(尽管有些人会相信)。
关键在于,重复可以使人们认为一个命题更有可能是真的,无论事实是否如此——因此,如果有人想让你相信一个错误的说法,一遍又一遍地陈述它,然后再陈述一次,可能真的会有用(希特勒知道这一点,电视上的某些评论员也知道,社交媒体上的某些“有影响力的人”也知道)。
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
答案是,重复创造了一种熟悉感。当某件事听起来很熟悉时,你就会认为它是真的。这是因为在生活中,熟悉感通常(正确地)与真理有关,而惊讶感通常(正确地)与不可信有关。
想想你曾经听过的广告,当年风靡一时的什么脑白金。
还有背背佳:
其实这些东西的作用非常有限,只是不断重复的广告播放,给大众洗脑,慢慢的,总会有人会相信,这些商品慢慢畅销起来,甚至风靡一时。
背背佳背后的操盘手,杜国楹,现在是小罐茶创始人、董事长,他曾经创立了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钛金手机等品牌,几乎都是通过大量广告投放,不断重复,占领大众心智,获得商业成功。
这些畅销品,不断的用同样手法收割不同阶层的韭菜,广告中出现的名人、大师,都不是一般人,能站出来为这些商品代言,不过是碎银几两,背后都是人性,所以,当你面对大师们,可以祛魅了,都是普通人,只是价码不同。
变化能提升专注力1967 年 9 月 3 日星期日凌晨 4 点 50 分,瑞典的交通停止了。汽车、卡车、公共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都完全停了下来,然后小心地移到路的对面。
这一天被称为“Högertrafikomläggningar”,翻译过来就是“右转交通改道”,简称H日。这一天,瑞典从靠左行驶改为靠右行驶。这一举措是为了让瑞典与北欧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人们担心的是,司机们会感到困惑,在试图超车时会开错方向或离其他车辆太近。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担忧。
在H日当日凌晨,政府在凌晨一时到六时禁止所有非必要车辆在路上行驶,而被允许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在四时三十分后要完全停下来,由靠左行驶换成靠右行驶。在当天早上,全球的媒体都聚焦在瑞典的道路上。瑞典的司机们体验了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交通堵塞”,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在路上“蠕动”,虽然H日后的数天有很多交通意外发生,也有人受伤,但庆幸并没有导致死亡的事故发生。这使守候在道路上等着看大事发生的记者们多多少少有点失望。
这个庞大的计划花费了瑞典大量人力物力,其中涉及到8000多个官员、超过15万义工和花费了近四千万瑞典克朗(相当于今天的6.5亿欧元)。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转变并没有导致交通事故增加。相反,事故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汽车保险索赔数量下降了40%。
你可能会很好奇,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下降?也许在右侧驾驶比在左侧驾驶更安全?但这不可能是答案,因为这种奇迹般的改善只持续了两年。似乎主要原因是不适应风险。
如果你把人们从他们习惯的环境中拉出来,他们对风险的看法将被重置。这正是H天发生的事情。在突然从左侧切换到右侧后,人们认为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很高。因此,他们非常小心地驾驶,事故发生率降低。一段时间后,人们再次习惯,事故数量恢复正常。但在24个月的时间里,事故的减少挽救了许多生命。
这里有一个普遍的教训。如果你想让人们习惯于某种风险——你的十几岁的儿子,你的员工,你自己——你需要“改变它”。每隔一段时间就改变环境,改变背景,这样人们就可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例如,改变员工在传送带上工作时的位置,或者改变建筑工地警告标志的颜色。通过稍微移动东西,你可以提高注意力,改变风险感知。
你想想,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通过一些改变,能让事情变得更美好的做法。简单说几个,譬如旅行让人在不同的空间获得新的感受,旅行后,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身心也会更有活力;譬如中小学生的同桌换了之后,学生感受在教室有了新的气息;譬如换掉一些旧家具,会感觉房间温馨了很多;再比如,喜欢购物的人群,付款后对包裹的期待,收到快递包裹的时候拆开的过程,都是十分快乐的。
习惯性让人类不断超越极限从魔术师到司机,我们关注的是风险习惯如何导致事故和损失。然而,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心理过程看似不理想时,深入挖掘会发现它有很好的理由。
如果没有习惯成自然,我们所有人可能都会被恐惧所麻痹。我们每个人都有恐惧,有些恐惧比其他恐惧更理性。也许你害怕高处、飞行、游泳、心碎、公开演讲、医生预约或批评。这就是习惯成自然派上用场的地方。
如果你故意让自己接触令你恐惧的事物,你的恐惧会慢慢消退,你将拥有勇气拓展你的世界。你第一次做某事时可能会感到害怕。你还记得你学游泳吗?你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吗?你的初吻?
你做的次数越多,你就越放松。如果你的大脑总是对过去不会伤害你的刺激做出强烈的恐惧反应,那将是令人疲惫和受限的。
冒险习惯对于人类进步至关重要,即使它会导致风险低估。
人类需要低估风险的人(企业家、宇航员、艺术家、运动员),这样少数成功者就可以为所有人拓展边界,正如伟大的攀岩者亚历克斯·霍诺尔德所说,“看似完全疯狂的目标最终会落入可能性的范畴。”
当我们经历过足够多的风险,就会适应,降低对风险的恐惧,才能做出一些超越常人的事情,突破人类极限,这就是习惯性的一个有价值的地方。那些做出极其冒险的极限运动人的,例如徒手攀岩、潜入深海、探索太空等等,不断突破自身极限,探索更广阔的外部空间,对生命的存在和宇宙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被小木桩困住的大象20世纪50年代初,一个名叫豪尔赫·布凯的小男孩来到他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马戏团。演出非常精彩:空中飞人、小丑、杂技演员、魔术师,还有勇敢的壮举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还有动物表演!
出于对动物的担忧,马戏团动物现在很少见,但在 20世纪 50 年代,它们随处可见,猴子、鹦鹉,当然还有大象。这些动物被训练演奏乐器、骑自行车和跳舞,巨大的大象往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豪尔赫也很喜欢大象。表演结束后,豪尔赫在回家的路上注意到一个神秘的现象:大象的脚被拴在一根小木桩上。小豪尔赫觉得很奇怪,那根小木桩那幺小,大象又那么大,那么强壮,肯定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木桩逃跑,为什么它没有这样做呢?
似乎没有一个大人知道答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豪尔赫,直到50年后,他终于遇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并得到了答案。
那个人解释说,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它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木桩有一部分被钉进了地里。小象拼命挣扎,想挣脱木桩,但它太小了,无法挣脱。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但一段时间后,小象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象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它可以连根拔起成熟的树木,举起沉重的石头。它可以轻易地逃脱,但它从未尝试过。大象可能没有想到,它现在可以这样做,或者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约束不再在大象的肌肉中,而是在它的思想中。
这头大象似乎从小就习惯了这些对其行动的限制,不再反抗。也许它不再认为这些限制是限制。也许这头大象最终以同样的方式感知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就像人类认为他们无法像鸟儿一样飞翔一样——只是事实而已。因此,这头大象不那么愤怒,不那么害怕,也不那么悲伤。但它仍然被困住了。
你想想,是不是很多人会像那头大象,譬如曾经在奴隶社会被欺压的奴隶们,明明有机会有力量推翻奴隶主的统治,但是很多奴隶天生认为服务好奴隶主是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的反抗意识,因为他们从出生就被驯化了。
即便是在现代,一些根深蒂固的商业思维也如同魔咒一样规训了很多告知的现代人,例如那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著名的广告语出自戴比尔斯(De Beers),这是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和贸易公司之一。该广告语最早于1947年由广告文案Frances Gerety提出,旨在将钻石与爱情和婚姻永久结合起来。这一广告语不仅简洁且充满感情,它成功地塑造了钻石作为订婚戒指必不可少的象征,从而在文化上使得钻石成为浪漫和永恒的代名词。
这句广告语有效地刺激了全球钻石市场的需求,使得钻石订婚戒指成为社会规范。很多人认为,没有钻石戒指的求婚是不完整的。
随着需求的增加,钻石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戴比尔斯通过控制供应量来保持价格的高位,这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戴比尔斯成功地将自己的品牌与“爱情”和“永恒”牢牢绑定,使消费者在选择钻石时优先考虑他们的产品。
戴比尔斯长期以来在钻石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通过控制大部分原钻产量和供应链,他们能够人为地影响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这种垄断行为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企业规训,其目的在于:
市场操控:通过限制供给和广告引导需求,戴比尔斯维持了一个稳定、高价的市场环境。
消费习惯的培养:广告和市场推广让消费者相信钻石是必要的浪漫象征,从而培养了一种几乎无法动摇的消费习惯。
文化植入:通过几十年的市场营销,戴比尔斯将“钻石等于永恒”的概念深深植入了各国文化中,这种文化认同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这是一场巨大的商业阴谋,可以理解为戴比尔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市场活动,将钻石打造成一种文化必需品,以实现对市场的长期控制和获取更高商业价值。
然而,这也是一种市场策略的典型案例,在现代商业世界中,并不鲜见。通过创造需求、改变消费者心理和影响文化习俗,企业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追求最大化的商业利益。
例如脑白金、背背佳、小罐茶、茅台白酒、银行贵宾卡、大量奢侈品、超豪华酒店等诸多产品都会制造和不断宣传各种优越高端尊贵有用的理念,让消费者不知不觉心甘情愿买单。
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市场营销时,应保持一定的理性和批判性思考,以作出更为明智的消费决策。
如何突破个人惯性,获得更多成长,需要拥抱变化,不断进步。
如何能不断突破和进步,我的感受是阅读、交流、实践、反思,不断突破自己的知识局限,结识更渊博的人,融入更优秀的人群,踏实的去实践,批判性的反思,不断迭代,不断进取。
习惯是突破的阻碍,也是不断变强的支撑。
再好的东西,你也会因为喜欢而厌烦。
快乐源于欲望的不完全和间歇性满足。
不快乐的事情,最好集中起来一次性做完。
This too shall pass(这也将会过去),因为你会习惯,所有事情终将过去。
如果你在犹豫要不要改变,说明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么统计学意义上建议是你改变大约会更好,别担心改变后的不确定性,因为你会习惯。
疼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受苦是可以选择的。
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会对艰苦环境习惯化。
人对恶劣的社会环境,也会习惯化。
虚假信息流行的另一种机制:重复,虚幻真实效应。
假话说多了,也变真的了。
习惯,不一定是合理的。
做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你会更有意识地做这件事,你可能会做得更好。
以上是书中的部分内容和我的解读,或许都是错误的,无论如何,是一种思想交流吧。
如果你想阅读这本《Look Again: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喜欢读书与思考,欢迎加我微信,注明:读书,邀请你进读书交流群。
以上就是关于《Look Again》:你绝对想不到这个阻碍个人成长的原因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