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算是「换挡失控」吗?八兄弟奥特曼

2024食品界一大悬案。藕粉掺杂木薯粉,酸辣粉里头没有粉?此刻,被指配料表造假的良品铺子,正遭遇了18年发展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机。事情是这样的。11月3日,打假博主“松哥打虎”发

2024食品界一大悬案。藕粉掺杂木薯粉,酸辣粉里头没有粉?

此刻,被指配料表造假的良品铺子,正遭遇了18年发展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机。

事情是这样的。11月3日,打假博主“松哥打虎”发布的一则视频,他与“赏金猎人灰烬”联手揭露:

良品铺子藕粉含有未申报的木薯成分,而酸辣粉则缺少标签上承诺的红薯和木薯成分。

良品铺子算是「换挡失控」吗?

根据视频,期间与良品铺子沟通过程中,打假团队还遭保安锁脖、抢夺拍摄设备。这一安全爆料和打假冲突迅速将良品铺子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指控,良品铺子4日也快速做出回应,坚称产品多批次送检均合格,并强调公司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然而,随着武汉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的介入和立案调查,良品铺子的声誉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公众的质疑声不断高涨,社会关注度急剧升温,一个核心问题逐渐浮现: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原料供应的失误,还是生产过程中的疏漏,亦或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主笔 / 脱落酸

文章架构师 / 毛自聪

出品 / 巨头财经

01一问:代工厂背锅?

近年来,良品铺子频繁遭遇食品安全问题。

从2021年的鸡肉“生蛆”事件,到2022年月饼中吃出塑料纸,再到2023年食品中发现毛发,这些问题屡见不鲜。

截至2024年11月5日,黑猫投诉上关于良品铺子的投诉已超过2700条,涉及食品过期、漏油、发霉等多种现象。

此次事件涉及的两家代工厂,一个是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河南品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良品铺子算是「换挡失控」吗?

前者负责藕粉代工。“松哥打虎”在视频中提到该公司曾因产品掺假被举报,不过,经多方公开搜索,燕之坊近几年内并未出现任何因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处罚。

仅在2017年5月中旬,京东曾披露该公司的薏米红豆粉检出大肠杆菌超标,随后被合肥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整改。

后者是酸辣粉涉事企业,成立于1996年,曾在2023年上半年因正烩面料脂肪含量标注问题被实名举报,但因违法情节轻微且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未予立案。

目前的舆论风向普遍认为,良品铺子依赖代工生产并贴牌销售,为产品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从生产链条来看,良品铺子主要依托“品牌+渠道”的战略运作。在这一模式下,公司专注于产品的品类拓展和新品研发,而将生产环节外包给经过认证的供应商,即采取OEM模式。

这种模式在国产零食品牌中较为常见,通常存在“共享供应链”现象。当一家代工厂同时为多个品牌生产时,一旦出现热门产品,不容易陷入同质化,还可能引发品控危机。

良品铺子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它的代工模式有关,不过,这占比究竟有多大?

巨头财经采访了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他强调了内部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核心作用,他认为,品牌方不能仅仅依赖代工厂来保证产品质量,而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确保从原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能达到食品安全的要求。

02 二问:转型成本压缩导致的吗?

质量安全是品牌红线,良品铺子对此其实非常清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良品铺子都在对外声称,公司制定了严苛的产品质量标准书,建立了自己的产品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CNAS)认证,覆盖产品入库到上市销售后的全部环节。

良品铺子去年喊出“降价不降质”,从理念上也深刻体现了公司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

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运营管理,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产品质量。

比如,良品铺子内部设定了一条“毛利红线”,任何产品的毛利润一旦超过这个设定的标准,就无法在收银系统中结算,“一律打回”。

再比如,良品铺子研发的收银系统能够快速识别1600个单品的毛利润。如果某个产品的毛利润高于设定的标准,收银系统将无法进行结算。

通过以上方式,良品铺子迫使内部团队必须关注并压缩产品中间成本,以确保产品能够顺利销售,从而提升整体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再比如,以前良品铺子要求供应商去市场上采购特定规格和等级的坚果原料。因为这些原料的规格和等级较高,过去采购成本相对较高。

改革之后,良品铺子更改采购策略,开始直接参与到大宗坚果原料的采购中,形成了与供应商的直采体系。

采购来的原料会根据规格和质量进行分级,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供应商,用于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夏威夷果为例,良品铺子会将不同规格的夏威夷果用于不同的产品线,如罐装坚果、袋装产品、综合果仁等。

良品铺子算是「换挡失控」吗?

从只依赖供应商自行采购,到自己进行市场统采(统一采购大宗原料)。根据相关报道,良品铺子能够降低每种产品的成本,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了5-10元。

良品铺子的“降价不降质”战略本意是为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产品质量,但值得警惕的是,理念与实践之间或许会有偏差。

过度的成本压缩可能会影响到供应商的利益。这种成本转嫁可能导致原料质量下降,甚至引入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员工可能承受更重的工作负担和效率压力,面临培训和资源的减少,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生产中忽略细节,未能及时识别及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03三问:内部管理陷阱?

良品铺子,自2006年起便在零食行业崭露头角,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精选全球美食,迅速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十八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良品铺子从一家地方性企业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休闲食品品牌。

2012年,良品铺子抓住电商浪潮,实现了品牌的飞跃,成为行业佼佼者。面对同质化挑战,2019年的战略转型提出“高端零食”战略,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更换LOGO、与时尚圈摄影师合作拍摄“零食大片”、将门店密集地扎进购物中心里,截至2019年7月1日,已有超过800家商场店。

2020年2月24日,良品铺子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4.88亿元。至2020年,拥有2700多家门店,销售额破百亿元。

良品铺子一路高歌猛进,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尤其在“新旧交替”的浪潮中,良品铺子在内部管理上也开始显露裂痕。

到了2023年,2023年Q1-Q3,良品铺子总营收同比减少14%,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3%。

良品铺子算是「换挡失控」吗?

营收与利润下滑,电商渠道增长放缓,线下渠道受到量贩式零食店的竞争。这些外部竞争的压力,与内部管理的挑战形成了双重夹击。

在公司发展的第17个年头,董事长杨银芬就曾提到,良品铺子已经出现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也有所抬头。

这些内部管理问题,如同暗流涌动,逐渐侵蚀着良品铺子的根基,进而影响了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则认为: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的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这些内部管理的挑战,可能在无形中削弱了公司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因此,良品铺子近期遭遇的“配料表造假”风波,或许正是内部管理问题积累的一个不良结果。无论是代工厂的质疑,还是转型的副作用,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

如何在保持创新和扩张的同时,优化内部管理,避免权力斗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将是良品铺子未来能否重回巅峰的关键。

04良品铺子的第二曲线在哪里?

买过良品铺子的消费者,肯定会对它的层层包装印象深刻。

随着互联网发展,消费者了解到定位“高端零食”的良品铺子竟然也是“工厂贴牌货”:

“通过代工厂生产的产品贴牌后,会涨价约30%再转手卖出去,良品铺子的高端化似乎主要体现在精美的包装和较高的价格上”。

在消费者日益追求性价比重新审视高端化战略是必然的。

最新财报数据现实,良品铺子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为54.8亿元,同比下降8.66%;净利润为1939.03万元,同比下降89.86%。第三季度营收为15.94亿元,同比下降20.81%;净利润亏损450.03万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良品铺子进行了产品降价,试图通过降价策略吸引消费者,但效果不明显。

转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食品安全问题又踩在食品行业红线上,良品铺子需要重新拿起“良品”,开拓新兴市场。

原文链接:http://www.wanshiruyi.cc/news/33957.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良品铺子算是「换挡失控」吗?八兄弟奥特曼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上一篇:付费会员渗透难,腾讯音乐的触顶挑战壳组词语

下一篇:困在凑单里的电商卖家比干的坐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