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2天,读完了这本《SaaS产品经理从菜鸟到专家》,读到一半不小心弄丢在火锅店了,于是乎,又买了一本回来。
看书名就能猜出本书围绕的核心人群是SaaS产品经理,全书共分为5章,分别是:SaaS基础知识、SaaS产品的6大素养、5大技能、从0-1规划一款SaaS标品和SaaS产品经理进阶。
看完后,总而言之,是围绕一名SaaS产品经理的成长来展开的,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SaaS,其次,SaaS产品经理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再就是如何实战上手做一款SaaS标品,最后则是展望未来,看看如何迈向中高级的SaaS产品经理。
于我而言,最有用的章节是第5章——SaaS产品经理进阶,最有同感的是第2章——SaaS产品经理的6大素养,这两章节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产品去看;其余章节讲的比较基础和接地气,适合刚刚入门的产品同学。
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下读完的3点感受,其中有同感,当然也有一些持疑之处。
01、产品经理的究竟精神作者在第二章列出了SaaS产品经理的6大素养:热情、究竟精神、自以为非、学习能力、结构化思维、沟通能力,其实这不仅仅限于SaaS产品,也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产品经理。
从冰山模型来看,热情、究竟精神、自以为非都是处于最底层的动机、价值观这一层,是让我们愿意做、能够做好产品的底层因素;而学习能力、结构化思维、沟通能力则都是处于第二层——可迁移的能力层。
一个产品所需要的素养不止于此,但这6点中,我最近深有感触的倒是——究竟精神。
作者说自己认为的究竟精神有2层意思:
一是对于工作要刨根问底,寻求事情的真相
二是追求极致的工作结果,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看起来似乎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真正要做到「知行合一」却是很难。尤其是当产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越有可能陷入知识的诅咒,难以做到纯粹的究竟。
举一个自己的反面例子。
在一次需求评审的产品内部会议上,leader说需要通过A功能不仅实现A场景的需求、还需要通过A功能去实现B场景的需求。
但是,当时我认为A和B场景是截然不同的2个场景,怎么可以通过主打满足A场景的A功能去实现呢?
于是,我先是分析了2种不同场景的区别、再列举了竞品以及市面上大部分头部产品都有专为B场景设计的B功能的例子进行了反驳,并由此推论出B功能是为了提升整个系统健壮性,不能简单的用A功能去进行满足。
这时,leader反问我一句:既然你要提升系统的健壮性,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和情况会影响系统的健壮性,你有做全面的调研吗?
没有。
于是,经过2天周末加班,看了非常多的资料,最终拿着充足的资料再次去找他re。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知到——B端产品的每一步论证都需要像写论文一般严谨。
为什么?虽然几个功能做起来无非就是加人天的事,但长此以往会造成2个问题:
产品成了无脑的功能堆砌,一旦上线,砍不动但维护起来又极其恶心。如无必要,勿增概念和功能
在缺少思维锻炼后,会形成思维惰性。
由A推导出B,一定是一个相对严密的论证过程,而如果你长期身处思维的舒适圈中,就会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为了推导出B,而选择了A;或是你轻易地用A这个必要不充分的论据直接得出B。
在其他人大眼看起来,好像你还经过了一个相对比较严密的推论过程,但这其实是自欺欺人所得出的结论,甚至还不如直接拍脑袋做决策。
因为拍脑袋至少会让人觉得有一定随机和失败的成分在,而这种假论证却像披着糖衣的炮弹,让人在一堆「正确的言论」中意识不到它逻辑的错误。
所以,相较于其他5点,究竟精神其实是很难知行合一的一件事,难就难在产品经理往往拥有过大的决策权,在这种容易「一言堂」的情况下,就更难做到纯粹的究竟。
说句题外话,可能这就像创业一样,大部分团队坚持到80%就死了或者放弃了,但成功的往往是最后那极小一部分坚持的人。究竟精神也是一样,大部分人很容易到自己思考能力的80%就放弃了,转而接受了这个凑合的答案。
长此以往,便很容易滋生出思维惰性,难以获得突破。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要思考到自己的极致,而是要在关键方案和关键决策上尽可能地尝试做到极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点。
02、软件已死?SaaS一定是未来?「软件已死」这句话是Salesforce创始人贝尼奥夫在从Oracle出走创建Salesforce时提出来的。
当然,这句话要辩证的来看。
毕竟贝尼奥夫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确实是在Oracle软件产品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机会,才转而去做了SaaS;但这句话也未免不是一句具有营销性质的「广告词」。
但是时隔20年,我们也没发现软件「死」了, 甚至国内一些软件公司依旧混地风生水起。
当然你可以说就国内市场来看,2015年是SaaS元年,整个市场还在发展过程中,所以还没到完全替代软件的阶段。但这里我想说的是,SaaS从某种角度是一种趋势,它有其优点和适应的场景,但绝对不到替代软件的角度,甚至也可能不是互联网B端产品的终态。
SaaS的出现确实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打破了软件公司高高在上的姿态:在新技术出现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刻,SaaS通过提升买方的议价能力倒逼软件公司自己开始卷起来,提供一种更便宜更好用的B端产品。
这种模式本身也适应了市场的发展规律,软件刚出来时还是卖方市场,逐渐随着竞争的加剧、技术的提升、壁垒的降低,逐渐转入了买方市场——B端客户拥有了更高的议价能力。
但SaaS这种模式,对创业公司对市场需求的把控、对产品的把握都相较于软件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股脑地冲进来创业,几年内都很难回本。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明我对SaaS的看法并不像书中那般乐观。
出于合规、数据安全、业务稳定等诉求,目前市面上还有大量KA客户会直接买源码、软件定制以及私有化部署等,并不是说他们不懂得花少点的钱买同样体验的产品,而是KA背后有非常多的出于业务稳定和数据安全的考量。
假设我买了一家SaaS产品,隔几个月突然升级更新了,我还需要在整个公司再上上下下培训一遍,甚至更新后的版本可能不符合我公司原有的业务;甚至再夸张点,SaaS公司毕竟是订阅制,数据都放在上面,过几年公司垮了或者将我的数据再转手给其他人怎么办?
所以,SaaS本质上只是降低了B端服务的门槛,在面向小微和某些KA客户的非核心数据业务肯定是非常有优势的,但要是面向KA客户的核心业务和核心数据,这种模式本身就决定了很难切入。
其实SaaS和软件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就像画画时的纸笔和Apple Pencil。在创造和推广Apple Pencil时,你可以说出一百个用纸笔去画画的缺点:不易保存、基本功要求高等等,但Apple Pencil没法替代纸笔,因为纸笔所能满足的真实触感体验等Apple Pencil永远无法满足。
所以更建议大家在看SaaS相关的书籍和文档时,从整个B端的角度去看待:无论是SaaS还是软件,最终你都是在以一款产品或者一个服务去满足B端客户的诉求,那么形式到底是什么倒不是特别重要了,关注底层逻辑就好。
03、产品VS解决方案以前好像对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边界不是特别清晰,通过这本书以及最近听的一次SAP产品架构分享,才对这两块有了非常清晰的界定。
产品是可以交付给他人去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解决方案是只能自己出面去解决问题的方式。
产品代表着毛利更高,因为它是标准化的产品,一个产品通过交付or实施顾问,可以不断地卖给不同的客户;但解决方案则很难做到标准化。
所以对于B端公司而言,标准化产品一定是最主要的核心骨。但B端产品中,过于标准化的产品也可能会带来更高的交付成本,那么,这也倒逼我们要做好2件事:
产品设计中,除了考虑产品本身之外,也要适当考虑和结合交付成本进行考虑——如何能够设计出利于交付、相对能够降低交付门槛的产品
产品本身的毛利高了,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也有可能是这是因为把一些成本转嫁到了交付部门上。作为整款产品的Owner肯定不能做甩手掌柜,还需要考虑如何帮助交付部门降低交付成本和实施体系才行。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已死?SaaS就一定是未来?王者荣耀ar相机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