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洲和他的一套笔记法qq农场怎么进不去

文:王智远 | ID:Z201440你认识柯洲吗?不认识?没关系,我介绍给你。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但听说过一个账号:笔记侠。对,他是拥有超过五百万粉丝的商业大号「笔记侠」的创始人,还是第五代企业家组织

文:王智远 | ID:Z201440

你认识柯洲吗?

不认识?没关系,我介绍给你。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但听说过一个账号:笔记侠。

对,他是拥有超过五百万粉丝的商业大号「笔记侠」的创始人,还是第五代企业家组织的发起人。

过去十年中,柯洲带领团队培养近万名笔记达人,帮助很多企业提升了知识生产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创作的高手。

十月中旬时,柯洲送我一本新书《高效能笔记法》,这本书早就出版了,之前一直没买,因为盼着和柯老师见面时,「白嫖」一本,没想到,白嫖成了。

不过也不能完全这样,还要聊点个人感受。写什么呢?

01

先说说我对他的印象。准确来说:我和柯洲老师认识很久,早在二十五六岁时就认识他,哦,对了,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那时,李善友教授刚创办混沌,最初还叫「混沌研习社」,第一次办研习社发布会是在一个大厅里。

每次,我去参加混沌的线下大课,听米未传媒马东、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等大咖在上面演讲时,总能看到一侧有个年轻人,他戴着耳机,黑色眼睛、头发三七分,还有点油,一直在敲电脑。

后来才知道,袄,原来在记笔记,这个人就是柯洲。

后来笔记侠火了,一直没加到柯洲老师的微信,因为,我当年年轻,上课很听话,按官方安排的座位坐着听讲,结束后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代表来学习过,就走了,根本没意识去社交。

后来,再次和柯洲老师老师产生交集,是第一本《复利思维》时,请他帮我写个推荐语。

正好,甲方财经、桃李财经等几个商业财经大号的创始人王飞,是我多年的好朋友,飞哥拉了个三人小群,这才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社交。

2020年,第一次去柯老师公司,笔记侠已经做得相当大了;我们深入交流,我感受知识创业者的熏陶,聊到了深夜,他谈到创业的故事说:

我2009年还在老家泉州,是个品牌广告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派到北京出差一年,从二线城市来到北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憧憬。

工作之余,我带着电脑参加各种商业活动,随时记录,好处是,做笔记的人在现场的重要性仅次于演讲者,甚至超过了听众。

后来,我把笔记发到公众号上,给身边不少人带来便利,慢慢地吸引大量关注,再后来,就火了,这也奠定做笔记最初的价值观:“雕琢自我,普惠他人”。

确实,2009 到 2024,这16年他们做了不少事,比如:

成立笔记达人社区、公众号涨到近300万,一不小心做到了头部。随着笔记的进化,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再到更新学堂、第五代企业家,似乎一直在探索。

创业本身就这样,市场充满变数,自己是确定性。记得当年,他感慨万千地对我说:

你刚好离职,要不要换个赛道感受一下知识的力量?我当时想,趁着年轻,多出去看看,体验一下独立做事的滋味,即便失败了也没关系,至少尝试过。

与人相处,用事驱动,后来,这几年也有不少商业合作,他和飞哥对我帮助不少,属于贵人之一,非常感谢。

不过,对这个人很难评,因为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换句话说:视野本身限制了自己。不管怎么说,和他公司(能量派)名字一样,与他接触,能感受到一些文人的能量场,这种能量无关商业,很纯粹。

他的起心动念总是无我利他的,而且,他从不摆架子,幽默感也时刻在线。特别强调一下,现在颜值提高不少,形象已经不油了,还烫了头发,年轻不少。‍‍

02

说起这本书,我第一次看,是刚回来第一天,大晚上翻几页就睡觉了;刚开始打开觉得,不就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笔记的书吗?有什么看的,好像前人写出来的也不少。

但再次打开翻看时,却有不同感受;不一样在哪呢?

我数了一下,书里面有17个推荐人,抛开书内容不说,像罗振宇、吴晓波这些人都在推荐名单上,这说明柯洲和他们关系很好,相互支持过,这种关系是不断交流、贡献价值、一次次交换建立起来的。

要知道,他刚来北京那会儿,好像什么都没有。这让我想起一部剧叫:《鸡毛飞上天》。

剧中,张译饰演的陈江河,小时候,家里啥都没有,在村里的狭窄小道上,用鸡毛换糖做起了小生意,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

反观自我认为,如果我想积累广泛的能力,还得加把劲,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所以,我们要给别人提供不同的价值,无论情感还是其他什么方面,只要能和别人交换,就有可能建立起长期的联系。

在序言中,有句话我记忆犹新。他引用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一个重要理论说:

知识型组织已经成为主流,大多数人是知识工作者,现在,要以知识为基础,产出成果,这些成果涉及到交付和销售产品等一系列过程。

想想看,的确是这样。早些年我在公司工作时想着,一定要具备写作的能力,因为写代表「思」,原则上,一个人的思想深度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是对信息处理速率的考验。

这里的「思」不是瞎琢磨,是按照贝叶斯理论做出的最优决策,可是,想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有两大看不见的焦虑:

一,是对「知」的焦虑,二,是对「行」的焦虑。

知是什么?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我知道自己知道吗?不是的。知代表一种选择,一种对更新速度的把握。

我们不缺知识,知识传播速度很快,一不小心容易陷入「无知」之中,这种无知是,即便已经有了知识体系,不会灵活运用,依然在行动上不知道怎么做?

前一段时间,我和一个朋友交流,他说出了焦虑:我现在对判断都有点怀疑,因为总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一件事情做出评论,都不知道听哪个的?

你看,别说个人,商业中也一样,信息洪流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让我们不得不随时保持警惕性,所以,他的一个结论是:

做笔记、写笔记是一种内化,用记录方式倒逼大脑进行思考,才会变成个人智慧,走上一条知行合一、高效能之路。

高效能笔记,有点像我理解的常青笔记(Evergreen Notes),所谓常青,是一种持续更新、不断进化的方法,当停一段时间拿出来再看内容时,依然能用。

03

可是问题来了:这种笔记怎么做?有什么方法呢?他首先提出一个原点,即建立「概念思维」(conceptual thinking)。

什么是概念思维?

他说:一种能够识别表面上没有明显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能力,在面对不确定现象时,能找到关键因素。

我听了之后,感觉脑子里有点乱,这理论有点复杂。来,我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养宠物吗?我说,一条小狗。当你想到狗时,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一种特定的形象?实际上,每个人对狗的理解不一样。

如果我再说,一只金黄色的狗,你是不是立刻想到了金毛犬?如果我再说,一只家养的土狗,还是金黄色的,你又会怎么想呢?

其实,狗这个概念包含了很多东西,别看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词,它背后有着丰富的含义。

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做决定依靠经验,经验是通过看、听等感觉,经过反复实践后形成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会影响判断和选择。

因为经验思维并不总可靠,在不同情境下,经验做出的判断、选择都会变,那依赖经验就可能会出错。

比如:

在职场里,有人可能会说:“我有10年工作经验,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但当你真正交给对方后,却发现经验不管用了。

所以,要把经验转化为概念,把概念应用到新的环境中,概念是知识管理重要起点,有起点,才有方向。

04

可问题又来了,方向怎么找呢?类似于,老板参加一场演讲,AI把内容生成数来密密麻麻,怎么才能把它整理通顺?

柯洲老师在书中提到了「道法术」结构。所谓「道」,即不管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次沟通还是一堂课,都有一个中心思想。

「法」相当于逻辑,是实现“道”的方法论。包含一系列方法,如同大厦的承重柱,用各种方法支撑中心思想,便有了分论点。

最后是术,「术」是怎么做。类似大厦承重的纹路,在每段表达下,要明确如何论证、用什么论据,只有论证和论据严谨了,别人才会知道你的思维结构准确无误。

怎么实现道法术的结构呢?他说,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从上到下

从上面开始,先找出核心思想,把它拎出来,然后列出多个支撑这个核心思想的分论点;接下来,再针对分论点,一层层地展开讨论,这种方式比从下到上的方法要简单一些。

二.自下而上

简单来说,先对内容进行分类,弄清楚这一段、那一段分别讲的是什么;分类后推演出其中的概念,整理这些概念并形容不同的分论点后,借助金字塔原理或黄金圈法则来严谨论证。

最后,用一个中心思想把所有分论点串联起来,这样,就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结构。

我明白了,自上而下,是先根据内容提出几个关键点,再逐一详细解释这些点;自下而上,是先把内容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一个大主题把这些小概念串联起来。

看到这儿,有人要说了:

有AI,还做什么笔记?把结构交给AI来处理就好了;严格来说,AI确实能处理这些事情,但我觉得,AI更像侧翼,是个辅助工具,它远远不能取代我们。

为什么呢?讲个我的经历:

六年前开始写作时,对概念、逻辑一点都不懂;后来在网上搜了相关内容,感觉好像会了;但一到实际操作,还是不行,有种一看就会,一练就废的感觉。

后来我懂了,看到知识,并不代表真正理解了知识,理解知识要刻意练习,一直练到熟练到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形成肌肉记忆。

直到对某种结构有了肌肉记忆,再让AI辅助整理演讲稿等内容时,就游刃有余了。

所以,AI没法取代真正的经验,真经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看资料不够,想理解并掌握,还得亲自去做。

除这些之外,这本书如他个人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方法一样,还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比如:做读书笔记要建立RTG原则,R是记录(Record)概念、T是整理(TIdy)、G是行动(GO)。抄书价值在于找概念,把「鱼骨」索引出来,转述时要加上个人感受。

做计划笔记要有清单思维,可以用「六点工作制」法则;这个法则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限制在六件以内。

还有,书里还讲了怎么做商业笔记?怎么做复盘笔记?怎么建立知识地图等等,内容太多了。

不管怎么说,记笔记,是一个不断为生命添砖加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找意义的过程,希望,这本书,能在关键时刻,推你一把。

总结

笔记,是人生进阶利器。

相信我,总有一个能满足需求,如果你热爱学习,又担心思维逻辑不够清晰,可能他10几年经验真有一条能用的上。品品看?

原文链接:http://www.wanshiruyi.cc/news/31915.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柯洲和他的一套笔记法qq农场怎么进不去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上一篇:让设计系统真正发挥价值:战略思维实践指南黄花的做法

下一篇:提前布局!11月营销热点备忘录心愿卡制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