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π爷运营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关于社群运营数据分析的内容,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社群运营数据分析,关键是要搭建一套适合自己社群的数据分析体系,其大致可以分为设计用户路径图、梳理关键数据指标、数据接入、搭建数据分析框架以及决策支持,这五个步骤。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过了如何设计用户路径图以及根据这个路径图,怎么去梳理关键节点上的关键数据指标。那今天我们就接着来聊社群运营数据体系的剩下三个环节。
【第三步:数据接入】当我们根据设计完用户路径图,并梳理好关键的数据指标之后,我们就要确定,我们如何获得这些数据。也就是数据接入。
这一步其实比较简单,就是确定你的数据统计工作是人工统计还是利用第三方工具,比如像微伴助手等等来获取。那一般情况来说,最好还是利用工具,这样会让整个运营工作更加轻松一些。而且现在的工具基本上都能够满足社群运营对所有路径的实时监控,数据也都能导出到自己的数据库里,不管是基础类数据还是转化数据,甚至用户行为分析、热力图等等这些也都能满足。所谓的数据分析,首先你得有数据才行是吧!
好,那到这一步,我们手上已经有了社群运营中的各项数据了,也根据用户路径图和各个关键节点,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分类。接下来就是进入分析的阶段了。也就是我们需要搭建分析框架。
【第四步:搭建数据分析框架】为什么要先搭建一个分析框架,而不是直接对着数据进行分析呢?是因为,数据分析的方法太多了。针对某个数据,你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去进行分析,往往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随着社群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库里的数据,无论是类型、数量等都会达到一个比较庞大的规模,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找出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跟我们最初的运营指标相关联的就够了。
所以,对于数据分析方法,你未必一定要掌握全部的分析方法,你只要抓住几个最重要的,知道哪个环节用那一套分析方法就可以了。而且搭建分析框架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据分析习惯。
那具体的分析框架应该怎么搭建呢?
首先我们还是根据用户路径图来,我们继续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案例来说,整个的用户路径可以大致分为:广告曝光、公众号、客服微信、社群以及付费下单这五个关键节点。
那针对这个路径,我们可以选择用漏斗分析方法来对整个用户路径进行分析。
方法一:漏斗分析方法
是一套流程式的数据分析,它能够科学反应用户行为状态,从起点到终点各个阶段转化率情况的重要分析方法。
用户从最开始的看到我们的广告内容,到最后的付费下单,在这整个过程中,用户每经过一个关键节点,他的转化率是多少,从而让我们知道,哪一步用户转化率偏低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个环节作出调整。
方法二:流失分析方法
那跟漏斗分析方法对应的,就是用户流失分析。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定位到流失的是哪类用户,主要是在哪个环节中流失的,以及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流失。
那以上这两种方法,一般是对整个社群运营,从引流到最后付费下单,甚至后面的分享环节,整个过程的分析。
那针对不同的运营环节,我们同样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
方法三:渠道分析
比如针对引流环节中广告曝光的部分,我们可以采用渠道分析方法。而针对社群活跃的部分,我们可以采用关键行为分析方法。当然用这种方法,你首先得先定义什么样的行为是属于关键行为,比如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社群话题参与、活动打卡等等。
方法四:ROI预测
而付费下单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进行ROI预测,说白了就是你要知道,你运营这个社群整体的营销预算打算出多少,销售额打算完成多少,整个的投入产出比如何。这样也便于我们给自己的社群产品,包括付费社群这里的,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价。
当然对于某些社群来说,企业通过运营社群并不是要来提升销售额的,而是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那这一块可能还要算上品牌溢价。
所以关于ROI预测,关键就要看最开始的时候,你对社群的定位是如何的了。那这里就不多展开聊了。
方法五:用户分层
最后在分享环节,我一般喜欢对用户分层,通过四象限法则来测算用户的忠诚度与满意度。其实关于这一部分的分析方法,不一定是在分享阶段的。像一些成长性社群来说,也可以定期通过这个方法来分析用户。
那这种方法,可能不像前面几种方法,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所了解,所以我就没有展开聊。而用户忠诚度与满意度的测算,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那我就简单说一下。
我们在运营社群的时候,之所以要对用户进行分层,包括先添加客服微信,再由客服拉入群,其实目的都是为了对用户打上一个标签,以便于区分不同类型用户的比例。从而设计不同的社群内容、活动等。以实现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那我们可以通过四象限法则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强弱,把用户分成4个类型:比如像下面这个图一样。
横坐标代表满意度,越往右满意度越高;纵坐标代表用户忠诚度,越往上则越忠诚。
这样用户就被我们划分为四个类型了。分别是:忠实型用户、需求型用户、羊毛型用户以及低需求用户。(当然这个标签名称各位可以自定义)
但是,用户区分判定标准则需要我们提前定义好。
比如:
1、忠实型用户(高满意度、高忠诚度):每月都会复购,成功推荐朋友购买过1次以上
2、羊毛型用户(低满意度、高忠诚度):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不会进行产品相关对推荐,平均客单价低于xx元
3、需求型用户(高满意度、低忠诚度):对产品需求强烈,品牌忠诚度低,3个月内无复购
4、低需求用户(低满意度、低忠诚度):只购买用1次甚至无购买过的用户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表格,把这些信息都填进去,然后把用户进行区分。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
比如:针对羊毛型用户,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型优惠、提升客单价,或是以邀请好友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提升活动流量;而针对忠实型用户多的社群可以推荐一些高客单价的单品,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等等。
好,那以上就是根据用户路径图,针对不同环节搭建的分析框架。里面的这些数据分析方法,都是比较实用的。
其实到这里,相信大多数人对于社群运营的数据分析工作已经很清楚了,整个的思路肯定也已经清楚了。知道该怎么做,需要掌握哪些数据,不同的环节应该用什么样的数据分析方法。但是我们之所以要做数据分析,可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的,所有的数据分析最后都是要为我们的社群运营目标去服务的。所以数据分析体系搭建,最后一步就是完成决策支持。
【第五步:决策支持】所谓的决策支持,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运营策略制定、贡献度评价以及寻找增长点。
我们所有的数据分析,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能够得到反馈,并且帮助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
首先是运营策略的制定
我们通过各种数据分析,要知道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比如我们的话题是否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内容输出方面是否能让用户满意,社群活动能不能激发用户欲望等等。然后进行AB测试,最终制定并沉淀出合适的运营策略。这样等到我们扩大运营规模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来套用了。
其次是进行贡献度的评价
主要是针对运营人而言的。通过的各个环节的数据指标分析,比如社群质量打分、活动效果评估,运营手段评分、社群内成交金额等等多个维度计算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得分,对运营人进行评级。
我接触过很多的企业,他们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对运营人的绩效考核还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就是用最终的成交金额来作为运营的考核内容。
但是我们都知道运营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过程的重要性、复杂性很多时候其实比结果更重要,而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不光是社群运营无法做大,连社群运营人自身也无法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那也就更不用提能力的提升了。
最后寻找增长点
这一部分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社群运营来说,可算是最为重要的了。
尤其当流量运营进入留量运营的时代,如何从现有的运营模型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包括用户增长、业绩增长,都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了。而且合理利用我们搭建的社群运营数据分析体系,在框架中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寻找到业务的突破口,也是对企业和运营团队最重要的挑战了。
【总结】OK,那关于社群运营的数据分析内容就全部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总结一下:
社群运营的数据分析工作,最主要核心的,就是要搭建属于自己的数据分析体系。具体的搭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设计用户路径图、梳理关键节点及节点上的关键数据指标、数据接入、搭建分析框架以及最后的决策支持。
其中设计用户路径,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营来定,那也可以根据前面课程上讲过的社群运营模型来确定,比如把整个运营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用户引流、社群活跃以及付费转化。
每个阶段又可以梳理出一些关键节点,同时呢,在关键节点上把一些核心的数据指标,根据基础数据、转化数据和用户行为这三个类型,一一罗列出来。
接着,我们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运营工具,来完成数据的接入。这样我们才可以根据获得数据,利用搭建好的分析框架,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那整个数据分析体系,我们用一张图来呈现,就是这样的!
这个呢更多的是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来把社群运营的数据分析工作讲清楚,至于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细节内容,还是需要结合我们最初的社群定位和实际运营策略来进行调整。
我们说社群运营,本身就属于用户运营的范畴,是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而且运营本身就不是一个以结果来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岗位。所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运营人掌握模块化的工具,武装起自己,通过数据提升专业度,通过更合理的辅助判断来让每一次的决策更好,让整个过程更清晰可见。
当然,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比如像渠道分析法、漏斗分析法等等,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并没有详细、具体的展开聊。但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大伙去建立社群运营数据分析,整体的框架搭建思路。它可能并没有那么实操,但却是一种底层逻辑,它更像是一个工作指引,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开展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5个步骤,3种关键数据,帮助你搭建社群运营数据分析体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