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第一次使用支付宝花呗的时候,花呗会给你一个信用额度,有人是5000,有人是50000,这个信用额度是怎么评估的呢?当你预订机票和酒店的时候,价格经常都会变动,平台和商家是根据什么来调整价格,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尽管你是第一次使用花呗,但是花呗已经有超过5亿的用户使用。绝大部分用户都能够按时还清贷款,但有一小部分用户做不到。花呗要判断的是你是更像那些会正常还款的用户,还是不能到期还款的用户。所以花呗会把你的支付宝交易记录,实名注册时提供的身份信息,结合其他可以获得的借贷记录、财产信息、亲戚朋友的关系信息,同已经使用花呗的用户进行庞大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对你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给出信用额度。
在预定机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来回两个地方,在不同的日期,机票价格会有很大差异,在同一天内,早晚班次的飞机也比其他时段要便宜。导致这些价格变动的原因,是因为航空公司根据大量的机票历史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机票销售情况。这些预测将会输入到复杂的优化模型中,来确定每条航线的最优票价,让售价和售出数量的乘积 —— 即该班次的总收入达到最大化。
上述种种商业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相信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大数据、千人千面、推荐算法、“大数据杀熟”等词语或多或少都听过。那么在这些商业场景里面,企业是如何运用数据是,让用户对买买买乐此不疲,或者刷抖音刷到半夜1点都不愿意放下手机的呢?在这里我们决定挖个大坑,推出《商业数据洞察分析》系列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商业世界里面,数据分析在各行各业中是如何应用的。
二、企业如何利用数据决策上述案例是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接触到的数据分析的应用结果,如果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经营管理人员需要作出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的决策,制定计划、协调、组织和领导企业,从而提升业绩。那么经营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决策呢?有些企业管理者会基于传统惯例:“业内大家都是这么做,我们也这么做。”有些管理者会基于经验:“我们之前是这么做,接下来也是这么做。”也有些管理者全凭直觉。
以上三种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商业市场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过去企业经营中收集的数据量很少,在客户和市场方面的数据极其欠缺,对于新企业或者新产品和品牌,往往没有可以搜集以供研究的数据,所以大量的决策都取决于管理人员个人的洞察和决策能力。
那么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就只能通过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呢?显然不是的,接下来我们通过某快递柜公司对投放地点的数据决策案例,来演示低数据量情况下的数据决策方法 —— 层次分析法。
案例背景:
某快递柜公司融资了大量资金,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大展拳脚布置快递柜,抢占优质点位资源,占领先机。快递柜一般布置在居民小区、学校等地方。中国城市规模很大,虽然快递柜公司背后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是也不可能在城市的所有地方全面铺开,因为前期资金、人力资源的投入都非常大,后续还需要持续的人力维护。
在快递柜公司发展之初,各个区域都处于需要拓荒的状态,并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参考应该如何投放快递柜,企业管理层对于选址的因素考虑得非常多,但资源是有限的。应该在大城市布置多,还是在中小城市布置多,应该在新城区布置多,还是老城区布置多,种种定性因素结合成本投入这样的定量指标,要形成数据决策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根据快递柜公司当时所处的环境,数据决策所需要的因素,建议管理团队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低数据量以及定性定量指标混杂时的数据决策问题。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数据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来源:百度百科)
接下来我们构建快递柜企业的层次分析法模型,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仅使用3个变量,分别是城市、建设成本、覆盖人群。
城市指的是城市规模,规模越大的城市潜在用户越多,快递量越大,而且有一定的品牌宣传效应,所以城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设成本指的是快递柜建设成本的高低。
覆盖人群指的是所覆盖的小区、学校的估计人数。
现在企业手中有两个方案,需要对比孰优孰劣,进行科学的数据决策:
A点位:位于1线城市,建设成本10万元,覆盖周边5000小区居民。
B点位:位于3线城市,建设成本5万元,覆盖周边2000小区居民。
首先我们使用SPSSPRO对指标进行评分:
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指标的属性(定型/定量)不一样,同为定量指标的话量纲也不一样,所以指标打分会带有主观因素,这一点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数据决策前需要慎重的进行考虑。
接下来需要在不同指标上对不同方案进行评分:
在方案对比评分环节,仍然是依照重要性评价,但我们并非完全主观的进行评价。比如说建设成本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两个方案可以直接对比,那么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比例,当A方案比B方案的建设成本差异达到某个值,那么评价就可以达到某个值,使得在多方案进行对比的时候,量纲趋于一致性,让数据决策更有依据。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分析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到,A点位得分1.584分,B点位得分0.722分,所以A点位是显著优于B点位的。在我们这个案例里面只是有2个方案对比,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进行多方案对比,每个方案都会有评分,我们根据评分就可以选择最优方案。
另外SPSSPRO会根据指标打分,计算出层次分析模型各个指标的权重值:
上表展示了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结果,根据结果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通过展示了一致性检验结果,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构建判断矩阵的逻辑问题。
● 特征向量,系统默认采用方根法进行计算,特征变量反应了因素的权重。
● 权重值,即为特征变量的归一化结果,将特征向量映射到0~1的区间上。
● 一致性检验结果要求CR值(CR=CI/RI)小于0.1,用于判断人们在构建判断矩阵时,是否存在逻辑错误,例如有ABC三个指标,我们判断A比B重要,B比C重要,因此逻辑上A肯定比C重要,但是如果在构建判断A比C时,认为C比A重要,那么就犯了逻辑错误,无法通过一致性检验.
在我们这个案例里面,CR=CI/RI=3.224>0.1,不通过一次性检验。我们回头看一下我们指标打分是否出现了逻辑错误。
这里错误很明显,我们认为城市比建设成本重要,而覆盖人群比城市重要,那么覆盖人群应该比建设成本重要,所以这个指标打分是有误的,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调整。
优于快递柜的使用率决定了后续能否获得比较高的收入,而使用率是收到覆盖人群的影响的,快递柜附近的居民越多,理论上使用率越高,所以覆盖人群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的影响,建设成本的重要性也比较高,而且建设成本往往跟城市挂钩,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建设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应该将提高建设成本的重要性,调整指标如下:
计算结果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调整后的CR=CI/RI=0.062≤0.1,通过一次性检验。
在快递柜企业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低数据量,且指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仍然可以使用数据决策,这仅仅是数据分析在商业领域的一个简单的应用。
随着整个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搜集、储存和分析变得原来越简单,根据调查统计,世界上所有数据量每2年就会翻一番,而且速度还有加快的趋势,那么管理人员如何使用数据来指导决策,更加高效的管理企业,作出有利于经营的决策,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商业数据洞察分析》系列文章会继续分享更多数据分析在商业中的应用,请大家持续关注!
以上就是关于商业数据洞察分析 —— 层次分析法迈克尔杰克逊最好听的歌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