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接地气的陈老师
临近年底,很多公司都会组织写年度分析报告。这种大报告的压迫感是很强的,很多同学觉得心里没底,写不出高水平的东西。今天就专门分享下年度报告模版,以及如何挖掘重点信息。大家坐稳扶好,马上发车。
一、整体框架年度报告是有固定模块的:
1、关键指标完成情况(收入、毛利、净利、周转等主指标)
2、销售收入情况(分区域、渠道、新旧产品)
3、成本费用情况(分商品成本、营销/推广/营运费用)
4、重大项目回顾(按时间顺序or项目重要程度展开)
5、主要问题&经验(如果前4部分已经有结论,这里做个汇总即可)
6、来年形式展望(如想做得深,可以加入宏观分析/竞争分析)
整个报告,最纠结的是第5部分。因为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直接拿实际情况对比年度目标,第2、3、4部分一般是流水账,把收入、成本、费用按各维度拆解。
如果前四部分做的很机械化、程序化,到了第五部分就会迷茫:到底结论是啥?只说A指标高了,B指标低了,肯定被领导批:“流水账,没发现”。
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从第一部分开始,就注意一步步总结结论,把分析推向深入。
二、关键指标分析关键指标一般是收入、毛利、净利、周转等主指标,这些主指标都有KPI,所以可以直接对比得出结果。但想做得深入话,就不能只写高了低了,而是要观察达标情况,提出分析假设。
常见的达标情况和假设,有以下5种,大家可以记下来,对照自己公司的数据下结论。
第一步有个初步假设,下一步就能按图索骥地深入了。
三、销售收入分析销售分析可以从人(客户)、货(商品)、场(渠道)三个角度切入。这里切记一上来就无脑做交叉表,分客户/分商品/分渠道写一堆:“A达标/B没有达标”,这样只会搞乱自己的思路。
如果是传统企业,收入/毛利未达标,优先看商品结构,常见的问题,包括:
1、计划的爆款没爆,没做出应有贡献
2、引流产品卖得多,利润产品卖得少
3、利润产品积压多,为了清货打折卖
因此,可以首先从商品角度切入,先把问题定位出来(如下图):
定位完问题以后,再往下看其他角度。比如,已定位A系列产品拖了大盘的后腿,那么可以进一步看:
1、人:是不是所有客户都不接受A,不同客户对A接受差异
2、场:是不是所有渠道都卖不动A,哪些渠道行/不行
3、大型活动:是不是A系列离了优惠就卖不动了
互联网企业一般习惯从人角度切入,可以先对用户做分层(如下图所示):
然后看:
1、哪个层级用户出问题
2、运营活动是否漏掉了该用户群
3、是否叠加太多优惠导致伤害毛利
这样一步步缩小范围,逼近结论。
四、成本费用分析注意!成本费用分析,一定要和销售收入分析连起来看。因为商品定位(爆款、引流、利润)本身就包含了成本考虑,而费用能直接刺激收入。所以,除非是独立考核企业制造单元(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水平,否则都得把成本费用与收入连起来看。
这里,首先要对费用性质重新归类:
其次,可以与第五部分联合,区分出重大活动的费用投入,单独看重大活动影响。这里有些常见的问题:
1、费用使用不合理,年底突击乱花钱→收入达标,但费用超了
2、费用产出质量差,新产品研发未达预期→新品收入不行
3、费用使用效率低,推广转化率/营销提升度不够→活动期收入不达标
4、费用分配不合理,部分业务线缺少支持,无法提升→存在投产比高但投入少渠道
这些问题,与前边第二部分销售问题遥相呼应,基本能解释清楚问题了。
五、重要活动分析常见的重要活动,比如:新品研发与上市,重大营销活动,新渠道建设,重点客群维护等等。需注意的是,重要活动很少等到年底才汇报,一般在项目开始后,早就迫不及待的向老板表功了。所以很有可能年底复盘的时候,会与之前汇报的结论对不上。
此时,一定要记得,翻回当时的报告。如果当时真的邀过功,吹得太厉害。那么一定要在年度报告里回应一下。解释一下:为什么短期内看起来很好,但长期不行。有可能短期效果,是奔着局部最优解去的。长期来看未必是最好选择。所以不要担心本人喷,解释清楚就行。
六、主要问题&经验通过1~4步,我们其实已经步步紧逼地接近了问题答案。大家可以检查下自己报告的每章小结。如果小结如下图这样,一层层推进,是很容易得到答案的。
但是!推进到最后一步,还得停一下。因为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锅,导致这个结局?”还没有定论。常见的归因方式有三种(如下图)年度分析报告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影响老板对各部门的看法,所以归因要谨慎!下不了决定,就直接请教领导!
以上就是关于经营分析必备之:年度分析报告模版彭泽莉娜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