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 104篇原创文章——
学习 B 端产品,就看「司马特小分队」
今天文章比较短,但是比较普适性。
通过 6 部分,搞清楚需求。
1)背景:在什么样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我需要了解非常具体的、细节的业务场景、以及该场景的前提因素。
2)谁:是谁提出了这个需求,是直接提出还是间接转述。是需求直接人,还是非直接人。
3)需求规模:这个需求提出者的规模、类别、特征、等级,来界定需求的通用性和紧急度。
4)现有的解决方案:这个需求之所以产生,是否是因为使用某个产品、或者使用竞品的产品而附带产生,还是说现有解决方案没有解决好原生需求。
5)疼痛程度,是否这个需求是用户核心业务链路中的需求,还是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不痛不痒的需求。
6)核心诉求:用户在提这个需求的时候, 本质他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注重问题,而非用户需要“什么”,用户需要的往往带有主观因素。
当我搞明白这6点后,我就对这个需求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了。
02接下来,我们就是想产品架构1)先要确定主流程,即核心结构。
做任何东西都要先搭建主骨骼。一般来说,当我们迭代一个新功能,需要建立新的业务流程的时候,往往需要考虑,如何最合理的结合现有的业务模块或流程;而在老流程上做改造的时候,则需要考虑跟现有业务流程的延续性、兼容性、合理性关系。
2)完善分支流程和功能结构框架
这个没啥特别好说的,就是把需求转化成具体的业务分支流程,按照结构化思路把方案拆分成模块、功能点、页面、组件块。
这两步做正确,你的整体框架性方案就不会有太大的方向错误。
既然我们整个产品架构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要设计具体的功能了,主要是考量的是展现层、逻辑层、数据层。
03再者,竞品调研这个时间点,一般我会调研一些市面上做的比较好的竞品,当然这一步也可以在确定产品架构前去调研。
调研主要调研以下几方面:
1)竞品的业务背景、功能框架和流程
因为竞品的背景和自己的产品并不一样,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借鉴竞品功能的时候,其实是会被带偏的,需要搞清楚他们的业务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功能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这么搭建框架,为什么这么设计流程。
2)优点、亮点、创新点
有些同行真的做的很用心,做的很出色。那些出色的产品,往往会被用户传播。
从中吸收一些优质的点,并在此基础上做些微创新,其实就已经很棒了。但是依然,我们要充分考虑优点下的条件,在另一个条件下可能就不是优点了。
3)竞品背后的产品策略
比如微信加了一个”在看“的功能,表面上看类似于一个点赞的功能,背后其实是微信希望进一步打通好友之间的内容通道,从而增加内容的分发效率。
基于此,你再去判断这个功能到底好不好,是不是能真正增加分发效率,而非一个鸡肋功能。
04接下来,就是产品方案设计了这块没啥好说,把页面的作用定义清楚、把交互做的友好、把每个字段都定义的清清楚楚。最后整体串联起来,按照业务流程多走几遍,看下是否有问题。
对于B端来说,我非常强调一点,就是客户验证。
那么在正式开发前,我们会跟每个层次的头部客户确定下产品方案,是否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流程、功能点、字段是否是他们真正所需的。
确认了这一步,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产品上线后无人使用的尴尬境地。
绝大部分原因是产品无法满足需求,或是非常不好用。客户验证能大大降低此问题的几率。
06最后,考虑的是技术实现产品方案出来后,免不了评审和开发提出的一堆问题。
1)假如你有技术思维,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能规避掉很多技术无法实现、或是很难实现的问题。
2)假如你没有技术思维,那么在这一 part 你需要和技术一起讨论,确定最优的产品解决方案。
如果一个功能的价值不大,但是技术实现难度很大,这种投入产出比其实是非常低的,也是我们应该规避的。
我们最喜欢的应该是最小的开发成本,最有效的价值,就像微信的“拍一拍”。
本质上这也是一个产品方案更合理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关注极致的用户体验,而忽略研发成本,在现在这个精细化运作的时代,投入产出比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有的基础思维。
作为B端产品来说,只要遵照上述的路径来迭代需求,基本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而且在一次次不断的实践中,你也会不断修正路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星光大道。
END
司马特小分队,已经发布了 110+原创文章,还会持续更新「医疗」、「教育」、「工业」等更多垂直领域的文章。如果你正在「找工作」、或者「苦恼不知道如何成长」,那就加入我们的星球「B 端产品经理之家」吧。回复「星球介绍」,可以了解星球提供的各种福利哦。回复「优惠券」,可获得 50 元星球立减券,数量有限,手慢无。
星球成员心动的特权福利
最后,来跟着我「星标」走一波,文章不迷路。以上就是关于做好产品迭代的6个必要步骤洪武大案演员表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