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一百多年来
无数年轻党员
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他们是80、90后年轻党员的中坚力量
用各自的方式
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感受他们如何用青春和热血
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陪伴
“白发校长”张鹏程
张鹏程是河南周口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的校长,他是个80后,但头发却已灰白,孩子们叫他“校长爷爷”。
2018年,张鹏程听说母校二郎庙小学,因为只有27个学生要被撤点并校,村里孩子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张鹏程就主动申请回乡执教,自掏腰包甚至借钱修缮学校。现在,学校老师多了起来,伙食也越来越好。
为照顾好孩子们,张鹏程还身兼数职,教书、种菜、采购、做饭、维修……从三尺讲台到一方灶台,他是孩子们口中的“校长爷爷”“共享爸爸”。
“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陪,也要成长”,张鹏程说:“我是一名党员,要坚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愿意继续用半头,甚至满头白发,扎根乡村教育,给农村的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让他们走得更远。”
创新
返乡创业的“村书记小姜”
从前,浙江淳安枫树岭镇下姜村有这样一句民谣: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
2003年,为改变贫穷和环境,村里开始建设沼气项目,同时建起了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站,用上了自来水,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卫生得到根本好转。
85后姜丽娟是土生土长的下姜村人,2016年,当村里发展需要年轻人回乡时,她决定辞去市区稳定的工作,成为了下姜村返乡创业的第一人。
姜丽娟和姐姐回到老家后,翻新了父母的老房子,并将其改造成精品民宿。因为民宿设计符合城里年轻人的口味,很快迎来了一拨拨游客。
此后,姜丽娟积极为下姜村发展出谋划策,在经营好自家民宿的基础上,带领周边农户发展民宿,帮助他们找准定位、联系客源等。同时,姜丽娟带动12位与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都回乡创业,不断给下姜村带来新业态新活力。
△姜丽娟带头吆喝,进城卖山货。
2018年,姜丽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
从穷山沟到联合国版“最佳旅游乡村”,二十余年的探索,下姜村在“村书记小姜”等历任书记的带领下,成为一个以乡村旅游为支柱的美丽乡村。生态好,民宿多,村民口袋越来越鼓,下姜村成为乡村蝶变的中国样本。
姜丽娟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愿为村民谋幸福,实现共同富裕,我坚信,属于我们的时代来了!”
坚守
“治沙战士”郭玺
甘肃古浪县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曾经这里狂风肆虐,沙漠不断侵蚀着村庄和农田。
不甘心家园被沙漠吞没,1981年,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位老汉响应国家号召,以联户承包形式,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种树治沙,并立下种树治沙的誓言:“我不在了儿子干,儿子不在了孙子干,每家都要有一个接班人!”
八步沙的树渐渐绿了,六老汉的头发也白了。先走的老汉们以遗言的方式,再三嘱托第二代治沙人不要放弃。然而,随着第二代治沙人老去,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外面的世界”,八步沙林场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不同于其他年轻人,2016年,当时还在外打工的85后郭玺,回到了家乡,投入林场的治沙工作,成为第三代治沙人。选择回乡创业,郭玺决心“既要把沙治理好,还要让沙产生效益”。于是,他在沙漠里养起了溜达鸡,种上了肉苁蓉,还通过网络带货分享家乡好物。
曾经的荒漠,如今遍布绿植。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40多年来,八步沙三代人累计完成治沙造林30多万亩,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荒漠变绿洲!
郭玺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愿把青春献给这片沙漠,继续创造治沙奇迹。”
拼搏
“桔子书记”程桔
大市村三面环山,曾是湖北咸宁崇阳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环境脏乱差、道路闭塞狭窄、年轻人流失严重,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当时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都很大,急需一个有思路、能力强的年轻人带领大家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
△从前的大市村
2014年10月,24岁的程桔辞掉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成功当选。
“要想富,先修路”。程桔虚心请教村里的老干部后,为村里设定了“基础设施—产业—旅游”的整体发展规划。一整套规划中,她将改善村里交通状况作为脱贫工作的切入口。
△程桔与村民一起清洁村庄
在政策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道路与主干道衔接上了,足够汽车来回穿梭,窄窄的河道也拓宽了;路通后,程桔通过请教专家,决定依托村里的自然条件,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引进小龙虾养殖基地以及发展油茶等特色农业。
从修路到发展特色农业,从制定规划路线到挨家挨户走访,在程桔的带领下,大市村的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并于2016年成为咸宁市首批成功出列的贫困村之一。
现如今,产业兴旺、旅游起步,曾经的“空心村”完全变了样。家乡美了,村民富了,多项产业齐头并进。
程桔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愿点亮乡村振兴的每一盏灯,让大市村绽放出新的活力。”
传承
古籍修复师成雯吉
2020年夏天,一本百年前的小册子,经历重重变迁,被一双温柔的手掀开牛皮包书纸,方才露出熟悉的封面——红色的马克思半身像水印,和“共党产宣言”几个大字。
这正是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全国目前仅发现12本,其中上海有5本。
图书馆年轻的古籍修复师,85后成雯吉是这本《共产党宣言》的保管员,她热爱文物鉴定与古籍修复,在上海社科院图书馆工作已十余年。
一个独处的空间,一盏明灯,一张大桌,几把修复工具,几页色泽斑驳的书页,一抹专注的身影,这就是成雯吉的日常工作场景。
当时的成雯吉,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存入翻盖式无酸卡纸保护盒内,送进特藏室的高气密性恒温恒湿展柜后,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成雯吉讲述,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自幼就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敬佩与向往。有幸发现并保护这本《共产党宣言》,再次激发了她内心爱党爱国的情怀。
△成雯吉小心翼翼地将书放入订制展柜
在小小的工作台,穿越百年时光,守护1920年的初版《共产党宣言 》,对成雯吉来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初版的《共产党宣言》历经沧桑,保存不易,成雯吉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红色文化的青年守护人。让泛黄的纸张延续‘生命’,更要让它们所承载的红色基因‘穿越时光’,代代相传。”
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
他们,是近亿党员中的一个缩影
也是一代代年轻党员接续奋斗的典范
他们以青春逐梦
用奋斗铸就信仰之光
汇聚一心一“亿”的磅礴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我是9918.5万分之一!”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