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下山就下山,
哪有日头转回山,
哪有海水回头转,
哪有老人走少年。”
掩映在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山里的一处两层小楼,瑶医黄兰英正轻轻吟唱着一首代代相传的瑶歌。
从能跑会跳开始,她学着唱起这首歌,也是从那时开始,她钻进大山,跟随祖父、父亲识草认药,学习代代相传的瑶族医药技艺。
背上采药的背篓,由大变小,又渐渐变大。背篓下的小女孩,穿过时光,走到她的102岁。
身后溪水潺潺,绵绵不绝。黄兰英的日子,用天算,是早八点就开始坐诊,用年算,是一年接诊几千病患。
“我嘛,不愁的。”用黄兰英的话说,“不愁”是她的长寿秘籍,有山有水、有吃有喝让她自在,治病救人让她快乐,后有传承让她放心……
崎岖采药山路,走了近百年
黄兰英的小楼背后,是一条唱着歌的小溪。爬上屋侧45度斜角的金属扶梯,二层的平台上,堆放着各种各样的药材。
握着扶手,咚咚咚上楼,对于黄兰英来说,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老人笑呵呵地整理着手中的药材,语调上扬,“这全都是我采回来的药材。”
黄兰英于1923年出生在江华湘江乡一个瑶医世家,是家族瑶医的第五代传人,自幼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瑶医知识。
瑶族人的课堂,在大山深处。
在黄兰英的记忆里,刚刚能跑会跳的年纪,她被祖父带上山,大山是她的课堂,丛林是她的课本。“什么形状的草药,治什么病,一遍遍认,一遍遍记。”对黄兰英而言,这些长在地边、河岸、山谷里,随处可见的野生瑶医药材,这一株株叫不出名字的草药,逐渐成为了她人生路上的重要伙伴。
黄兰英翻出一捆整理好的药材,里面足足上十种草药,分类捆扎后整理成一大包。谈到药材,她津津乐道,“这个草药是用于半边瘫、脑梗、手脚麻木 的症状,煮水后不要掺冷水,自然放凉,洗澡洗三个晚上……”
屋前,黄兰英种了一块地,地里种着一些瑶族的草药。但大部分药材,需要她穿上雨鞋、背上背篓、拿上镰刀,踏着崎岖的山路自行采集,然后在她的药房里晒干分类。
哪怕102岁,她仍然保留着亲力亲为采药的习惯,镰刀一挥,割下路边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扔进背篓里。“冬天的药材最好。要趁天气好出门,上午10点出发,一趟常常需要花费三个多小时。”
有时候为了采集更珍贵的药材,她需要奔赴更偏远的深山。她哼起熟悉的瑶族歌谣,喝着自酿的米酒,走向大山深处,花上六七个小时,来回近50公里,获得满满一背篓收获。
传统瑶药 “ 五虎、 九牛、 十八钻、 七十二风 ” 在内的上百种草药,黄兰英早已熟稔于心。采药路,路途漫漫,她一走就是近百年。
用独特火攻疗法救人,不图钱不图利
从采药到药理再到人体穴位……黄兰英迷上了瑶族的医药,18岁那年,她学成后开始走村串巷,治病救人,一晃84年。
一根特制的药芯,点燃后熄灭,用暗火刺激患者相应的穴位。这是黄兰英的主要诊疗手法——火攻疗法。
“药芯里有艾叶、钻骨风、走马胎等7种药材,把药打成药粉,搓成绳状,用纸包裹着。”黄兰英拿来一个打火机,点燃药芯后将其吹熄,一边按压这患者身上的穴位,一边进行点灸。
住在黄兰英家附近的盘付宏,今年已经78岁 。8年前,他苦恼于手脚麻木。“用手揪皮肤,怎么揪都没有知觉。”那时,他四处寻医,效果甚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了黄兰英家中。“她点燃了一根药芯,熄灭后在我身上的穴位烧一烧,一次就好了,8年了没有复发。”
盘付宏仍然能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身上的知觉一点一点在恢复,他开心地反复掐自己,揪自己的皮肤,感受疼痛从缓慢到清晰,红了眼眶。
桥市乡新石村的费德荣感慨地说道: “我之前两边肩膀疼痛难忍,几乎无法动弹。 经过黄兰英的治疗后, 现在完全没事了, 端起六七十斤的东西都轻轻松松。 ”
黄兰英还有一个独特的祖传手艺,一根大拇指断脉。“我不用三根手指把脉,三根手指(姿势)像是吹唢呐,我靠大拇指,可以把脉搏,可以感受人的气血。”她的大拇指,被不少患者称作“黄金拇指”。
行医84年,黄兰英有着自己的坚持,一身技艺是为了治病救人。“医术是祖传的,我治病,不讲钱。给别人看病,随病人自己给,只要治好病人就好了,没钱我也给他治。”
曾经, 村里有一位姑娘不幸被毒蛇咬伤,生命危在旦夕。在黄兰英的全力救治下,姑娘最终脱离了危险。 而她仅仅在姑娘家吃了一顿晚饭。
百岁瑶医火爆出圈,吸引各地患者求医
102岁的黄兰英,依旧很忙碌。
她的家门口,贴着一张红纸打印的坐诊表,“周一到周四,在家坐诊,周五在水口镇水街坐诊,周六到周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坐诊”。
当她在村里,四面八方的患者,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弯,赶到她的家里。而当她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弯,走出大山,她的患者就在诊室门口排起长队,有人找她治风湿顽疾,有人苦恼于肩颈、腰椎疼痛,请她调理,有人请她解决生育难题。
黄兰英的名字,十里八乡口口相传,又通过短视频与互联网,破圈爆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江华大山里,住着一个擅长疑难杂症的百岁瑶医。
来自北京的韩女士慕名来到了黄兰英坐诊的中医医院。韩女士曾经是国家一级运动员, 多年的运动生涯给她带来膝关节积液等多种疾病, 四处寻医无果。
6 月 12 日,她无意中看到在网上引发热议的黄兰英诊疗视频,当天就订了 6 月 14 日从北京到永州的飞机票,打算边旅游边看病。
在黄兰英的治疗室内,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等辨证后,韩女士接受了火攻疗法,又马不停蹄预约了下一次诊疗。“做完热灸之后,身体非常的轻松, 整个人都非常的清醒。体验感还是很好的。”
像韩女士这样来自天南地北的“粉丝”,黄兰英还遇到了很多。
一个老人全身疼痛,在女儿的陪伴下走进了黄兰英的诊室。
“妈妈年轻时,挑担子,很劳累辛苦,落下了一身病痛。”一次偶然,老人的女儿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黄兰英,当即为母亲预约了黄兰英的号。她看着黄兰英点燃一根药芯,从母亲头顶到脚趾,一寸寸按压穴位,进行热灸,看着母亲多年的疼痛被缓解,终于松了口气。
据悉,目前黄兰英的看诊预约已经排到了8月份,预约电话还在不断打过来,更有不少来自两广、 江西、 浙江等外地病人直接来到医院求诊
黄兰英粗略估计,她每天大概从8点开始坐诊,一天可以看上十个病患。“一年至少几千例。我不觉得累,看到他们被治好,我就开心。”
一身技艺代代传承,后继有人
看着黄兰英翻山越岭采草药,转山转水、风雨无阻外出看诊,女儿赵美玲更多是心疼和不理解。
母亲当瑶医,并非这个家里的主要生计。瘦弱的母亲一边种地一边拉扯着四子三女长大。直到50多岁,她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母亲的技艺,独立用火攻疗法看诊。她终于在繁杂的药材里,慢慢读懂了母亲。
“她很细心,她也很有耐心。她常常说,人家过来帮忙治一下,等你为难的时候也能得到帮助。”赵美玲说,“妈妈教她,不要怕,慢慢学。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妈妈给我的要求。”
如今,黄兰英的身边,总会有女儿赵美玲的身影。两母女结伴走过重重山路,搭乘大巴车前往医院坐诊。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黄兰英有自己的传承工作室,带了多个徒弟。
黄兰英的徒弟龙云鹏是江华县民族中医医院中医瑶医特色诊疗中心主任,主攻中医骨伤,抱着对瑶医的兴趣和情怀,自今年2月拜师后,他会在黄兰英坐诊时在旁学习。
“为了更好地传承,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也会进行记录和创新。”龙云鹏透露,以黄兰英的火攻疗法为例,他们一边对药芯的成分做整理,一边请专家进行药性药理分析。此外,在治疗时,他们也对技艺进行了更新。“比如,隔了一层纸片、柚子树叶或者防火布,不会接触皮肤,避免留疤。目前我们正在统计这种方式的药效。”
江华作为瑶医药的重要发祥地, 拥有丰富的瑶医药资 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瑶民们自古以来就利用草药防 病治病,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瑶医药疗法。
近年来,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对瑶医药的保护、 传承和发展, 成立瑶医研究所, 加强瑶医药的科研和人才培养, 推动瑶医药的产业化快速发展。 5 月 30 日 , 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 通过了 《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 。
黄兰英说,她喜欢如今的日子:山色青青,和着溪水唱歌;屋前屋后,种着药材,喂着鸡鸭,一黄一黑,二只狗相伴;一日三餐,平平淡淡,三杯米酒下肚,日子闲适自在。
“小黄刚生了宝宝,有了它的下一代,也会代代相传。”坐在屋旁的水泥坪,阳光从黄兰英头顶洒下。日子,如年轮一般,刻在她的脸上。
“我嘛,我不愁的。”黄兰英说,她的长寿秘诀就是“不愁”。生活不愁,一身医术后继有人,更是让她不愁。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102岁瑶医火了!看诊预约已经排到了8月……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