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多地发生
“驴友”在户外“野景点”遇险事件
造成多名人员伤亡
引起社会关注
多起案例表明
“野景点”自然环境复杂恶劣
缺乏安全管理设施
潜藏多重风险
在废弃景区落水失联
游客被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6月2日,2名驴友在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落水失联。搜救区域自然环境复杂,地势陡峭,水流湍急,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经全力搜救,2名失联驴友于6月4日被找到。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
据报道,石人峡曾是一个收费景区,现在已经废弃,但因为沿途有步道、吊桥、瀑布等,成为当地户外圈的“知名打卡地”。
在尚未开发的自然区域登山
“驴友”雨天受伤 被困山中
6月1日,1名驴友在属于尚未开发的自然区域彭州市龙门山镇铁瓦殿登山时,因山路湿滑脚被扭伤,无法自行下山。铁瓦殿地势险峻,海拔3350米,加之龙门山连日降雨,山路崎岖湿滑。救援人员历经一个半小时,在铁瓦殿一处陡坡上发现被困者,最终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网上搜索“攻略”
“驴友”独自进山偏离路线被困
4月11日,1名驴友在网上搜索攻略后前往宁夏贺兰山归德沟爬山游玩。进山后才发现山坡陡峭,且路线和地图有些偏差,又一时不慎导致膝盖受伤,行动困难,被困在贺兰山归德沟与韭菜沟山间。经过4个多小时的搜索,救援人员到达被困人员位置,经过简单的治疗、包扎后,将其解救下山。
频频出事却依旧火爆
“野游”为何受追捧?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及失踪182人。
“野游”频频出事,却依然有很多人选择,综合多方分析来看,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体验预期。人们的旅游方式逐渐发生转变,相比于“走马观花”,人们越来越关注旅游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愿意选择亲近自然的方式。“野景点”所谓的“人少小众”,直接迎合了一些游客的体验预期。
二是“网红”误导。一些“网红”为博眼球、吸引流量,利用网络平台热推诱导,有时甚至不顾实际环境的复杂凶险,故意遮挡安全提示,美化“野景点”。而网络平台也有核实不严之嫌,吃了“流量”,却误导游客,导致一些人跟风盲从;
三是行业乱象。一些组织者为了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盲目组织“野游”活动。很多“野游”所谓的向导和组织方是否有资质都存疑。
而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数据都在说明“野游”存在多重风险。
“野游”之“野”
是你无法预料的危险
专家表示,去野外无人管理的景点,危险系数是极其高的。
在山区野游不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被昆虫叮咬或蜇伤、突发身体不适,还有可能遭遇落石或雪崩、摔伤出血、被蛇等野生动物攻击,甚至可能在夏季暴雨时遇到雷击,而且“野外没有安全保障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伤者很难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到野外开放水域游泳则更危险,有些看似很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是暗流涌动,有瀑布,有深潭,还会有水草,盲目下水游泳很容易发生意外。
别为了免费的“野景点”
搭上你无价的生命
出于安全考虑
不建议广大网友到“野景点”游玩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事故400+起,“野游”背后是你无法预料的危险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