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旗这样红——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记事

英雄的名字,就是这支连队的名字。广场上,静默矗立的杨根思雕像目光所至处,是一栋二层的黄色小楼,楼里有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它的主人就是在维和战场上牺牲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从长津湖畔小高岭到朱巴维


AI配图

英雄的名字,就是这支连队的名字。

广场上,静默矗立的杨根思雕像目光所至处,是一栋二层的黄色小楼,楼里有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它的主人就是在维和战场上牺牲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

从长津湖畔小高岭到朱巴维和步兵营,从抗美援朝布满弹孔的军旗到天安门前猎猎作响的战旗,从“三个不相信”到“不要想我,我无悔”……血脉相连中,“杨根思连”写下的不止是英雄的不朽传说,更是民族的精神图腾。

“愿你所愿的永远,走你所走的长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主题曲《如愿》中的歌词就是对这支英雄连队最好的诠释。

(一)

老连长杨根思的床铺旁,摆着志愿军形象的“那年那兔”手办。这是前年春节,战士肖荣基的父亲从家里带来的,这件物品曾属于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

2022年12月,肖荣基成为“杨根思连”第6986名战士。黝黑的皮肤,明亮的眼神,眉宇间和哥哥肖思远有些像。

肖荣基在下连前,曾许愿想要沿着哥哥的足迹,分到英雄连队。来到“杨根思连”的第一天,面对杨根思雕像,他答“到”的声音格外响亮。

此后,肖荣基的军旅生活热辣滚烫。

刚下连队时,肖荣基体能较差,有几个课目考核垫底。为提高体能,从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到宿舍熄灯,在训练场上负重跑成了他的“必修课”。2023年,肖荣基被评为“杨根思连”训练标兵。

“你可以摸摸他的胳膊,比入伍时粗壮了很多。”郭孟祺与肖荣基一同入伍。在他眼里,肖荣基从107斤“脱胎换骨”到现在的130多斤,人壮实了许多,眉宇间英气十足。

今年,肖荣基被推荐到教导队集训,这是晋升军士的必由之路。

“今后,你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班长?”

“像哥哥那样!”

“过去,牺牲是与我无关的一个词。现在我理解了,牺牲是每名军人义无反顾的抉择。假如有一天国家有难,我也会像老连长和哥哥一样,为了胜利,不怕牺牲。”

每个来到“杨根思连”的人,都有一种前赴后继的自觉。

从“不明白为什么吃饭要那么快、被子为什么要抠角”到“这里充盈着从军报国的激情和梦想,是离英雄最近的地方”,英雄的种子开始在新兵郭孟祺的心中生根发芽;从“研究生所学专业与个人榴弹发射器射手岗位不匹配,感到失落”到“只要坚守岗位、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平凡岗位干出不凡的业绩”,硕士毕业的叶兴泰立志要在部队长期服役、建功立业。

英雄的种子一旦扎根,就会在血脉里茁壮生长。

(二)

“不服降”是杨根思家乡泰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不相信,不服气。

鲁南郭里集战斗中,杨根思先后两次在敌碉堡前放置拉雷,但由于导火索受潮都未能起爆。他硬是冒着国民党军队的严密火力封锁,第三次运送拉雷,并成功炸毁了敌人前沿阵地的地堡。在团庆功授奖大会上,他被誉为“爆破大王”。

“不服降”已经深深融入这支连队的血脉中。

战士李伯利,熟悉他的人,都会叫他一声“钢钉”。

在“杨根思连”,每名官兵都有一份专属荣誉档案。李伯利的荣誉档案中,记录着他曾打破全旅运动通信训练纪录的经历。

为打破尘封多年的全旅运动通信训练纪录,李伯利天天“钉”在训练场。

夏天车内似火炉,全身热出痱子。冬天车内似冰窖,双手常被冻伤。操作空间狭窄,腿麻脚麻是常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通信操作的经验和战场技能领悟。为了贴近实战,训练中,李伯利专挑颠簸难行路线,强忍头晕目眩反复练习。

最终,他以15分45秒成功打破全旅运动通信训练纪录。随后的陆军军事训练等级考评中,李伯利最终考取装步分队通信专业特级资格。

练兵不封顶,强能无止境。

陆亚东参加国际“炮兵能手”竞赛,把火炮操作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45秒,被国际竞赛委员会评为“最佳火箭筒手”;付东旭日夜研究步战车“蝶形移位”,夺得全旅第一;陆肖肖在侦察分队集训时,拿下狙击步枪应用射击第一;孟筱垚以单杠二练习340个的成绩,打破旅训练纪录……“杨根思连”的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三)

1950年9月,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2019年10月,战士付东旭高擎“杨根思连”荣誉战旗通过天安门前,代表连队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这是“杨根思连”砥砺胜战的荣光。心中装着狼烟,才能在胜战上先人一步。

2021年10月,豫中平原,铁甲轰鸣,硝烟弥漫。负责左翼包抄的二排进攻受阻,连队干部米泰宇拿起电台准备向上级求援,战士李伯利急道:“排长,我们能打进去,任务一定能按时完成!” 说完,李伯利就带着3名战士迂回到侧翼,在敌侧一面高墙,用脚踹、用手扒,终于开出了一个洞,把火箭筒手送上发射阵地。硝烟散去,进攻通道得以开辟。

最终,“杨根思连”顺利攻进蓝军指挥所。

从长津湖畔“人在阵地在,绝不让敌人爬上小高岭半步”的铮铮誓言,到南苏丹维和组建“反坦克狙杀组”绝不后退的八勇士;从朱日和演训场上官兵星夜奔袭25公里,到某次演习中“火炮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击中目标”;从某次实兵对抗出征前战士的告别信,到河南洪涝灾害救援现场连续奋战的10个昼夜……英雄本色,历久弥坚。

300多次战役战斗,150余名英模个人,静静躺在荣誉室橱窗里的战旗,仿佛在诉说着这支连队的荣光。岁月流逝,战旗的边角有些许磨损,但“杨根思连”四个大字依然鲜艳如初。

原文链接:http://www.wanshiruyi.cc/game/7356.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战旗这样红——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记事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上一篇:服务区回应多位女士占用男厕:客流量大临时引流,现已恢复

下一篇:1至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