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黄金仿佛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在4月份创出历史新高后,5月以来,国际金价始终在230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受国际金价震荡影响,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国内黄金价格和销售都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
不过,近期金价高位下跌之时,也有投资者大胆买入。杭州有投资者在本轮金价调整相对低位,入手了2公斤金条,花费近108万元。
吴恩慧 摄
与此同时,全球央行“淘金热”仍在持续。中国人民银行官网5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我国央行黄金储备7280万盎司,环比上升6万盎司,为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不少投资者关心的是:目前的金价,是下一波狂飙前的宁静,还是即将迎来更大幅度的下跌?
真有人“抄底”了
杭州投资者五一假期入手2公斤金条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杭州有投资者趁金价调整,大手笔投入100多万元买了金条。
客户买的其中一块1千克金条,受访者供图
5月7日,杭州一家珠宝公司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五一期间,金价显著下跌,有客户在本轮金价相对低点,一次性购入2公斤金条。
周先生介绍,4月30日夜里,国际金价大幅下跌,跌幅超2%,5月1日一早,国内基础金价一夜跌超10元/克,报价低至539元/克附近,这比4月份高位时的566元/克,足足跌去了27元。
“这次大跌,我一位客户就动手了,他30日夜里就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说终于等到大跌出手的时候了。第二天早上10点多,他来我店里,很爽快地买了两块金条,每块1公斤,那天卖出价格是539.1元/克,转了近108万元给我。”周先生向记者透露,在3月份以来的这一轮黄金大涨中,有几位客户专门准备了百万以上资金,做黄金方面的投资。
上述客户买的另一块1千克金条,受访者供图
“这位客户打算等到基础金价站上560元/克先卖出一公斤,后面看涨势再卖。他从买入到现在,6天时间涨了6元/克,已经浮盈1.2万元。”周先生向记者表示,黄金是这些客户多元投资的其中一个配置,普通市民还是要根据家庭资产情况量力而为。
全球央行“淘金热”持续
我国央行黄金储备“18连增”
除了上述这些投资者趁金价调整之际买入金条,全球央行“淘金热”仍在持续。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中国2024年4月末黄金储备7280万盎司,较上月增持6万盎司的黄金。
这也是我国央行自2022年11月重启增持以来,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目前已累计增持了1016万盎司黄金。
不过,从数据来看,此次增持量是18个月来新低,3月份央行黄金储备增加16万盎司,当时增加数量已是为2022年11月定投黄金以来月度新增量最低水平。
当前,全球各国央行对配置黄金的意愿都较为强烈。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净增加了290吨。为有该统计以来最高的一季度央行购金需求,同比上涨1%。
此外,该协会数据还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同比增长3%至1238吨,是自2016年以来最强劲的一季度需求表现。
浙江一家国有银行国际部高级经理向记者表示:在市场波动和风险走高的情况下,全球央行持续大量购入黄金,凸显了黄金在国际储备投资组合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增持是一个长期策略,未来中国央行持续而缓慢地增持黄金是大概率事件。
分析师认为近期金价仍将震荡
黄金下一波狂飙什么时候到来?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强势上涨,屡破历史新高,但是自4月下旬起,金价迎来两次较为明显的下跌。4月22日,黄金市场一夜变天,国际金价下挫近3%,创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4月30日,国际金价再次显著下跌,跌幅超过2%。
进入5月,金价一直在230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为何金价突然按下暂停键?后市是否继续高歌猛进?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宏观、贵金属高级分析师郑弘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五月以来金价维持震荡,可能存在几方面的原因:中东局势相对有所缓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短期回调至低位水平,使得黄金避险需求回落;美国3月通胀数据仍然超出市场预期,5月联储会议虽然略显偏鸽,但是降息预期目前仍推后至9月,对贵金属影响多空交杂;此前火爆的国内金饰消费在高位金价的压力下,消费者购买需求有所回落。
展望后市,郑弘认为:短期来看避险情绪出现缓和态势,表明贵金属价格仍存回调需求,而长期来看黄金在全球不确定性以及美元降息预期中仍有上行空间。
浙江一家国有银行私行部资深投资顾问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美联储没有明确降息预期的情况下,地缘政治风险将主导黄金的走势,黄金维持震荡判断。他进一步表示:“黄金的下一波主升浪需要美债利率显著回落或者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升级,建议投资者采用定投方式参与。”他建议: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应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当下的黄金市场中对金价波动风险保持理性认知与行动。
以上就是关于金价下跌,有人花百万买2公斤金条!金价接下来是涨还是跌?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