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能过剩论”暴露出敌意过剩而能力和常识不足

源源不断加给中国的罪名,最新一项是产能过剩。而这个罪名又成为和中国谈判的一张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欧美市场,这本来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正常现象,内在逻辑是物理学上的密度差原理:当欧美市场有这种需求却

源源不断加给中国的罪名,最新一项是产能过剩。

而这个罪名又成为和中国谈判的一张牌。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欧美市场,这本来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正常现象,内在逻辑是物理学上的密度差原理:当欧美市场有这种需求却无法及时、足量、物美价廉地满足,因此出现市场空白时,自然就会有来自其他经济体的供给顺势流入。

如果当地没有合格的竞品出现,这种输入就会一直持续;如果当地竞品成长起来,大家就会相互比拼;如果中国品牌输给了当地竞品,那么它们的市场份额会自动缩减,甚至可能退出。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能够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产品和服务,无不是因为满足了某种需求而成为有价值的供给。说得更直白一点:歪果仁又不傻,如果中国产品又贵又糗,或者便宜却糗,恐怕早就死翘翘了。

这个道理不复杂,但是很清晰,也很坚定,从不向皇冠低头。抵抗这个道理的国家,经济上都会出问题,包括出现黑市和走私。很简单,你关闭大门不让好东西进来,人们就会从天窗、狗洞或者下水道里把它运进来。

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发达国家,不是中国人技术上多么牛,而是中国做了西方没有足够热情和紧迫感去做的事情。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不止一个强大动机,其中最有决定性的一条,是中国既要履行全球碳排放承诺,又要利用生态意识撬动产业转型,这就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必由之路。

换句话说,中国人因为办一件好事而办成了另一件好事,前一个好事是为全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后一个好事就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具备了大规模进军全球市场的能力。

其实同样的机遇平等地摆在所有人面前,大家都承诺要重视气候问题,但有的人说了没做,而中国当真去做了,结果就做出了比较优势,这很鲜明地体现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绿色产能上。

类似的优势过去长期掌握在美欧日企业手中。中国市场,曾经是进口车的独霸市场。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曾经和同学站在路边,比赛谁认识的车型多。那种时候,中国没有能力造比人家更好的汽车,而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开放市场,中国人喜欢的外国车无论基于法理还是经济规律,都在大规模涌入。

中国官方从来没有指责这是德国、日本、美国、法国、韩国、意大利在蓄意地抢夺中国工人的饭碗。中国的做法是合作、引进、学习,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笨小子,跟着高手默默地提升自己的内功。

风水流转,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用同样的法理和经济规律走出去,而西方暂时没有竞品时,西方政客就炮制罪名,把这种正常竞争描述为带有政治意图的攻击。

自己有能力闯进别人市场时,高举自由竞争的旗帜;当别人要进入自家市场时,就给他扣一顶“居心叵测”的帽子,这个很不讲武德,或者说很缺德。

愿赌服输,要么你奋起神勇,用更优秀的产品打败竞争者;要么你甘心躺平,美滋滋享用来自域外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唯独不能这样既不退而结网,又不海纳百川,只想一脸正气一肚子伎俩地唱空城计,还要说对方私闯民宅。

政治集团还有点水平、有点修养时,即便要对付别人,也会把招数装饰得体面一点,有点道义上的基础分值,用中国人的话说,是“大面上过得去”。今天,锐意遏制中国的政治集团,连大面上都过不去了,急赤白脸,动作变形,挥舞大棒虎虎生风,仔细一看,不过是一根热狗肠。用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都认同,而且有深厚学术和法理依据的经济现象,来指控一个忠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证明在有些人心目中,赢得对抗是第一位的,道义之类丢了就丢了吧。

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一直是西方价值观体系的支柱之一,也是西方自认的制度优越性之一。竞争会提升整体产业水平,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受益,让劳动者受益。这点常识,大家都有,就看是不是肯尊重。

在这个前提下,不是不能谈产能过剩,毕竟产能过剩不过是一种经济现象而已,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可能遭遇,中国这些年讲得高质量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落后而过剩的产能。

但是蓄意曲解产能过剩,把它搞成一种靶向性泼洒的污水,只能暴露出敌意过剩而能力和常识都显得很不足。

原文链接:http://www.wanshiruyi.cc/game/5313.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产能过剩论”暴露出敌意过剩而能力和常识不足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上一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人民大会堂

下一篇:WTT重庆冠军赛首批参赛名单公布:王楚钦、孙颖莎领衔

相关推荐